所谓@大师


      

        所谓大师就是学问高深令我辈敬仰顿首敬仰的人。鲁迅先生是我崇拜的第一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气概指引着我前行的路。另一个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是名满天下的高僧,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无数的崇拜者,也感染浸淫启迪着我们的灵魂。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家境殷实富足,其父乐善好施有“李善人”之称。受其影响,李叔同在八九岁时对荣华富贵的理解就超过了二十岁的贾宝玉。他多才多艺,精诣诗词文画,还能演剧弹琴,书法和金石也得心应手。他是第一个将西洋油画、音乐和话剧引入中国的人。他在东京的舞台上出演过《茶花女》扮演的是女主角玛格丽特。他是才子,是艺术家,本该落拓不羁,却偏偏是个最严肃最认真,最恪守信约的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想不到。
        百日维新时他是康梁的积极响应者,在当局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革命党。他俊朗飘逸神采潇洒,其才艺不仅使朋辈折服也使当时的名妓为之倾倒。当家遭变故百万家产荡然无存时,他处之泰然不以为意,倒是对辛亥革命的来临异常欢欣。
        他的诗作同样让人惊讶,一首“满江红”力透纸背义薄云天,“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叶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作精卫鸟,血花生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这首满江红并不输给岳飞的满江红,他用他的剑胆琴心如橼巨笔谱写了满腔的爱国情怀。
        当他抛却名利,弃妻别子遁入佛门后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依然炽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虽然跳出五戒外,但关心的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诗作《祖国歌》发誓“度群生那惜心肝剖”其爱国心老而弥坚。爱国之心不泯,护佛之志尤坚。就在弥留之际,手书“悲欣交集”悲的是天下的受苦之人还在受苦,欣的是即将赴死,远去西方净土,如凤凰涅槃。在致好友的遗书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劝诫好友不要执迷于人生表象,他的临终关怀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动,他涅槃了灵魂却久久盘旋于大地之上依然满怀着悲悯,俯瞰这不完美的人世,为苦苦挣扎在火坑中的众生默默祈福。人生是一场为了告别的宴会,当我们唱着弘一法师亲作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比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残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让我们怀着怅然的心情,崇敬的心情来缅怀这位绝代高僧吧!
        美学家朱光潜赞李叔同“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俞平伯则称其为“是真公子自翩翩,是真名士自风流,是真高僧自庄重”。弘一法师是当代的奇人、名士、高僧,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佛家情怀,让我们这些俗世中浑浊的人感到汗颜感到羞惭。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每个人都应该深深的思索和反省:
        名利如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什么还追名逐利呢?大师所拚弃的东西为什么人们还趋之若鹜呢?这说明了物质主义的低层次,人与人之间的本质不同。以占有金钱为最大欲望的葛朗台在去天国的路上一块金币其实也没有带走,留给人们的却是守财奴的典型形象。还有那些贪官们,得势时揽权、敛财、玩女人,但是在东窗事发之时,虽然痛哭流涕认罪伏法,将非法所得悉数上交,但甚至恐怕连自己的狗命也保全不了。同样是死,以贪婪之心沦为阶下囚,成为金钱的奴隶,遭到人们的唾弃。而以平淡之心清白之身,从容赴死,心中装着的是民众是大义凛然,犹如凤凰重生,肉身虽去精神永存,将会得到后辈们深切的追思!
        鲁迅先生、弘一法师、还有逝去不久的季羡林老先生,这些大师们用他们的英灵,用他们高尚的人格,用淡泊名利的情怀,用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端庄的人生态度。永远辉映着我们,指引监督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前行。
        诚如他们的希望,也是我辈的愿望,如果每个人都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胸怀,这个世界将会满载光明,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