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管稅看综合窗口服务职能
大厅工作可看做两块:综合服务与发票管理,前者对应的是信息管稅的治税思路,后者对应以票控税。我主要从信息管稅的角度,通过对涉税事项不同信息属性的梳理,在20分钟内让大家对综合窗口大致工作内容有个了解。
新的征管格局下,办税厅在税源管理体系中的起着基础功能。目前征管格局下,税源管理是常管常新的大课题。如果把税源管理喻为一线闭合链,那么税源信息就是贯穿整体的主线。税源管理过程实质就是税源信息处理与监控过程。
税源管理体系由“一个技术平台”即综合征管软件(上海);“四个互动”即人机互动、征纳互动、局域互动和部门互动;“十大管理系统”即纳税人信息集群管理(申报信息、缴税信息、户籍信息、发票信息、财务信息、生产工艺流程信息和经营动态抽查信息等信息集群管理)、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征管模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及后勤保障管理、纳税评估管理、工作监督与考核管理、税务稽查管理、税务行政执法管理等十大管理系统和系列管理制度构成(十大系统摘自国税总局网站),简称“一四十”一体化建设方案。
在税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税源管理信息是基础、是关键。围绕税源信息管理,办税厅作为“前沿阵地”,具有以下基础功能:
(一)税源管理信息受理功能。
税源管理信息获取,来源于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办税服务场所和办税多元化平台受理的纳税人资料信息,如税务登记资料、涉税流程事项以及纳税人呈报的各类资料等。二是税收调查信息,如税源管理部门、综合业务部门等通过实地调查、抽查、核对掌握的纳税人信息。三是相关经济和执法部门掌握并与国税部门交换的纳税人经济和税收信息。受理是纳税人静态信息获取的主渠道,是税源管理的基础环节。我所目前涉及受理功能的窗口事项有:银行资料变更、各类OA涉税事项等。
受理业务的主要特点:被动接收信息、不对该信息做出实质性审核。简单来说就是,收下、给回执(有些业务也可不给)。因此受理业务内容简单,执法风险低,仅是一个信息单向传递过程。
思考1:面对OA类涉税资料不全或与要求不相吻合,是着重于形式审核?(名称不一样就是拒收、绝不变通),还是着眼于证据链吻合(只要材料能相互印证、说明事实就收下),还是在资料不全、经告知若审核不通过材料不退后,纳税人仍强烈要求情况下收下?为什么?
(二)税源管理信息采录功能。
税源管理信息获取的终极目标,是共享和运用。办税厅是纳税人静态信息受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信息共享和增值利用的输入环节。如纳税人申报信息、征收信息、财务信息、发票发售信息等。有的信息录入是事录同步,如税款征收;有的信息是征期后补录,如财务信息;有的是信息直达,如网络申报。
信息采录功能特点:被动与主动相结合(有时需要催报催缴)、存在执法风险(采录信息不全或不一致)、有触发性质(信息需在采录后给出回应,如盖章、开票、登记等)
思考2:信息采录过程中要件缺失,办还是不办?(分别考虑缺公章、忘带申报手册、抄税没带回执)
(三)税源管理信息整理功能。
由于税收管理软件计算机开发的有限性,目前税收管理还有很多信息没有纳入到计算机管理范围之内,需要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理。如发票管理验旧领新工作中的超定额补税的信息整理和统计,临时代开发票的对象分类统计、综合申报的逐一登记、发票结报等,税务咨询的问题统计等,需要办税厅窗口进行整理,把死信息变成活信息,让静态信息动起来。
信息整理功能特点:挖掘信息潜力、明确涉税受理数量与大厅流量、便于合理调配人力物力
思考3:信息整理功能耗时较多且频繁,是当场做?当日结?还是每月一次?
(四)税源管理信息审核功能。
税源管理信息审核功能,是法律法规赋予办税厅的部分管理职责。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的资料审核、初次发票认定、金税工程票表比对、外经证核销、发票换票票面审核、总分包代扣代缴、分利单开具等,这些审核工作既是税源管理的入口,也是税源管理的“哨卡”。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税源管理的起点失真。
思考4:如何防范信息审核中的执法风险?审核失误如何补救?
(五)税源管理信息传递功能。
办税厅既然是税源管理信息的主要受理环节、输入环节,那么按照流程要求,办税厅受理的所有纸质资料,最终将归集到征管资料的档案管理部门,这就有信息传递的对象、规范、途径、方式和时间要求。部分经过办税厅整理、分析的税源信息,也要通过有效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还有一部分服务信息通过传递提醒相关部门。如通过发票验旧审核分析,发现某一区域纳税人填开错误过多,需要该区域税收管理员加强开票辅导;绿色通道事项除受理外,还要单独致电纳税服务处相关人员跟进。
思考5:面对纳税人亟待批复的情况,现有的信息传递功能如何进一步加快?能否尝试由链式单向发送的信息传递功能向网式多向并发的信息传递功能转变、以加快受理进度、提高执法质量?
(六)税源管理信息服务功能。
基层办税服务厅,是纳税人需求相对集中受理的场所,尤其是纳税人咨询。从这一角度来看,税收咨询服务质量的好坏,也就是说,办税厅窗口工作人员所掌握的各项税收业务知识能否有效满足纳税人的需求,是提高纳税人遵从度、规范度,减轻税收管理员事后辅导工作量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有前瞻性的预见纳税人需求并提早告知,能减少其往返跑、避免我们重复劳动。
思考6:面对纳税人咨询的“份外”问题,如税控机如何使用、个税U盘如何做等。除了亲自示范、询问所内干部外,能否尝试纳税人之间的相互教学辅导、让纳税人在办税厅中实现相互信息服务?
案例:面对纳税人询问如何抄税或做个税U盘时,请旁边“老财务”帮忙。窗口人员一边提早受理老财务的资料,一边让纳税人相互之间教学。
(七)税源管理惩戒警示功能。
办税厅日常管理服务中,对逾期申报、缴税,发票管理部分违章行为,在审核和办理过程中,按照职责要求,实施简易行政处罚的基础工作,提交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机构进行处理,由办税厅工作人员送达,从而实现对税源管理对象的惩戒警示功能。
思考7:现有的大厅处罚是否适度?能否起到提高遵从的效果?现有的处罚种类覆盖面是否完善,对部分事项(如逾期未抄税、丢失申报手册、作废申报信息及税票)是否应该处罚?
(八)税源管理信息输出功能。
根据纳税人要求,从系统中导出相关税务资料,满足其不同需要。如个税证明单、电子扣款证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查补申报等的直接开票。信息输出功能较为单一,且不可更改,常见问题有所需信息不存在或不一致等情况。
思考8:面对纳税人不同要求(如索取未交税证明、入各级财政税款清单、纳税信誉等级证明、质疑个税完税凭证数额有误等),信息输出功能如何做好解答?
附:办税厅的信息管稅实践
案例:有奖发票中奖后个人自行申报业务是一个典型的全面的信息管税实践,由于中奖对象不特定导致纳税主体不特定,因此从信息管稅角度来看,所有的涉税基础资料都是空白。
面对涉税基础资料空白,首先要做的就是税务登记(新办企业首先也要在四所做税务登记),税务登记要求有识别码(用三代识别码),进入信息采录功能(采集纳税人名称(身份证号码)、注册类型、国民经济行业和隶属关系);收集基础资料后,需要根据采集资料的性质和不同事项,执行信息受理功能(对涉税情况进行税种核定、明确纳税期限等),进而计算出应纳税款并与申报表对照;税种核定完成后,还需要先执行信息传递功能(纳税申报、传递给自己),最后根据申报情况,做出信息输出功能(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