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网络下,6秒就可发送一张10M以内的照片,1分钟上传10M的视频文件,通过“手机视频”观看赛事直播……这些即便是在家庭电脑平台上也略显犀利的信息传输功能都将在2010亚运会上一一实现在记者、观众的手机上。
TD-SCDMA,由中国提出并以国内知识产权为主的3G无线通信国际标准,在本次亚运会亮相。TD就好比3G网络的中国国家队,通过亚运会和TD带来的这一次3G推动,将在本次亚运会展开多年来3G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3G服务需要客户信任和口碑,品牌价值是口碑好坏的数量化体现。口碑好坏是由客户的口头传播来决定的。而满不满意的关键在于“承诺”与“实现”的比例,TD在前期宣传和亚运期间的成果将决定客户的满意度。
业内知名电信分析师付亮就曾提出,我国3G发展目前仍未渡过“终端依赖期”,应用的贫乏制约了3G用户发展速度。而同时,不同增值业务用户使用的情况成“扁头长尾”态势,导致不同用户选择其喜好的不同3G增值应用,使3G应用步入小众化时代。
然而广州亚运会为3G向大众化迈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1. 亚运期间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推广。
2. 全程合作获取的独家资源。
3. 终端厂商在亚运期间的产品推广带来的硬件普及。
由此看出“数字亚运”首先服务于赛事信息的传播,不仅大大提高了网络速度,让记者发稿、观众观赛获得了方便。另一方面,在广东移动率先推出CBA电子购票获得成功,此服务也运用到了亚运会场,这不仅解决了排队买票的难题,也有效杜绝了假球票、黄牛票的出现,为亚运营造了一个安全、绿色的信息化环境。
而“数字亚运”所做的最大尝试就是,为用户解决不仅仅是买一个具有高端配置的手机的问题——智能手机带来的诸多应用才是用户所需。反过来看,手机终端也是3G用户高速增长的助力。
用户需要平台上的多功能应用,不过首先对手机的第一印象还是在于产品特色。目前各类移动终端如3G手机、3G电纸书、平板电脑等等,特色应有尽有。而在广州亚运期间,移动终端的亮点则首先是能否与亚运会实现挂钩——简而言之就是是否支持TD。
以大唐电信的AirWe TG3008手机为例,3.2寸大屏幕能实现清晰观看电视、定位系统帮助游客导航,这之外的晃动手机切换应用、屏幕重力感应等新颖功能则是辅助。
另外其电纸书AirPaper50T,支持TD-SCDMA/GSM双模自动切换,可以高速连接到资源平台,下载、更新阅读内容。除了举例之外,越来越多移动终端都具备了各类高级应用,供用户在亚运期间极可能方便、快速地观看比赛和获取信息。
而“数字亚运”真正的意义在于,亚运之后,终端用户在生活、工作、娱乐、旅游的时候,享受3G发展带来的便捷。
原创博文如需转载请用下列方式联系:
QQ:10292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