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实现科学发展--中国的第四次解放


社会靠谁发展科学,靠谁实现自主创新?

是大众,每个国民,还是靠专业精英?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真正科学的发达,靠的是大众,而不是靠精英,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的科学发展,无不如是。

如果把发展科学的事业比喻成打仗,可以说,打仗靠的是千百万的战士打,而不是靠黄埔军校的高才生。

中国鸦片战争以来,发生过三次惊天动地的解放事业,每次都是靠大众完成的,没有一次是靠精英就完成的,主体是大众,精英只是组织者。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通过依靠工农大众打败了旧政府的强大国家机器,孙中山对大众的政策是三民主义,孙中山想干的,正是人民想干的事情,孙中山以此来赢得大众的支持和参与。而此前的数次革命,如革命党人都因为没有依靠大众,虽然他们是为大众干的事业,但在大众看来似乎与他们没关系,所以,最终都归于失败。

第二次,新中国的成立,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依靠工人农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毛泽东的政策是,我们共产党人是为大众打天下的,我们的没有自己的目的,人民的目的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干的正是人民想干的事情。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参与。

第三次,中国农村改革,是邓小平领导的下的中国农村改革获得空前成功,一举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邓小平的政策就是,让人民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彻底解放农民。没有大众的彻底自主环境,捆绑在组织的内搞事业的方式,明显是没有创造一个成功的经济。

第四次,中国的科学发展,是当代领导人发动的依靠科学发展经济的改革事业。这次,也一定需要全民的参与,而不是依靠精英来发展,而如何能使得大众愿意发展科学呢?和前几次一样,要把科学发展变成大众想干的事情,把科学与每个国民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要制定科学发展的国民发展理论,其次,是制定国民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理论和制度的核心,在于解放生产力,在于给知识人以自主,就象当年给农民自主一样,要给知识人以基本生活资料的保证,唯有如此,才能发挥知识人的彻底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依靠他们自己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