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预售款新规,或致房价短期下跌
面对调控失效的窘境,9月底,国家七部委发布了房地产调控新政“国五条”,在政策落实、信贷、税收、供给、市场秩序等5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一些热点城市纷纷出台“限价令”,以实际行动来落实中央的调控措施。近日,《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决定从12月1日起,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收存商品房预售资金。商品房预售资金应全部存入由银行监管的专用账户,保证预售资金优先用于工程建设。
由于中国楼市实行的是“预售制度”,商品房的建设进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即可面向市场进行“预售”,开发商就可以收取购房人支付的定金、首付款、购房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全部购房款。而这些款项,开发商原本可以自由支配,不但可以用于该楼盘的后续建设,还可以归还该楼盘的土地款、银行借款,甚至还能用这些预售款参与下一个土地项目的竞拍。
应该说,北京市此次出台这样的规定,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防范风险。因为在调控日益趋紧、房价有调整必要的大背景下,开发商挪用项目预售资金,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工程烂尾、项目延期,损害购房人以及相关当事方的合法权益。而该新规也给市场传递出了这样的一个政府预期:北京房价将要下跌。
如此一来,开发商的资金就变得更加紧张了。据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志介绍,北京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项目本年到位资金3938.8亿元,其中金融贷款为973.9亿元,自筹资金为1256.7亿元,定金及预收款为1020.7亿元,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售款所占比例超过25%。
笔者以为,这只是总体数据。而如果具体到某一个开发商、具体到某一个项目,这个比例翻倍甚至更高的也不会是少数。
而因为不久前出台的“国五条”已经大大增加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该新规如此加码,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必然会随之大大增加,部分小开发商将被淘汰出局。
该新规还给市场传递出了另一个信号,那就是调控政策正在不断加码,政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因此,该新规的出台,将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加重购房户的观望情绪,项目资金回笼肯定更加困难,部分开发商将因此而雪上加霜。
有鉴于此,开发商必须实施快速建设、快速销售的战略,才能按照工程进度,取回相应的用款额度,直至完成初始登记并达到购房人可单方办理转移登记的条件,才能拿回全部的预售款。
而在市场观望情绪渐浓的情况之下,开发商要想撬动市场,加速销售,调整价格将成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必须要采取的手段。
而有关在短期内调低房价,对中国房地产研究得很透、一向看涨的任志强都“从了”,其他开发商还有什么理由“不从”的呢?
我的相关文章:
“限购令”直指炒房客,短期效应不可小视
“二次调控”,令刚性需求很受伤
“沪深新房产税获批”,仍只是个传说…
楼市回暖,动力不足
开征新房产税,并不能降低房价
上海单独扩征房产税,绝无可能!
闲话物业税、特别房产消费税、房产税
空置房可供2亿人居住,是用屁股算出来的
中房协“上书”,显调控政策不会松动
主流声音,将让“金九银十”破灭
完善房产税制度,或让物业税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