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说,你的自行车丢了,一个好心人提醒你:“会不会是某某干的?”你马上说:“不可能,他不是那种人。”是什么使你果断下结论呢?是你了解他的做人原则;再比如说,你屡次发现某某人小偷小摸,你会在心里说:“呀,原来他是这种人!”又是什么使你果断下结论呢?是他的行为告诉了你。

    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理念指导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塑造企业性格。企业理念对企业行为的指导是通过决策人实现的。而企业行为对企业性格的塑造则是客观的,其影响力是不会因决策人的意愿而改变的。也就是说,要想塑造与企业理念一致的良好形象,企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企业形象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企业理念指导下的一系列企业行为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保障。

    有些人一说起CI,一说起BI,就要为企业策划公关活动。其实,CI理论所说的企业行为,除了公关活动,还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切行为,策划人和决策者对此一定要全面把握。如果你宣称助人为乐的企业理念,支持了许多相关公益活动,产生了舆论影响,而在经营上却投机取巧,制假售劣,或许暂时赢得不明真相的公众的好感,一旦真相大白,你绝对就成了跳梁小丑的形象。说一套、做一套,企业行为自相矛盾,这是片面理解BI的结果,是CI策划之大忌。

    尽管公关活动仅是CI涵盖下的企业行为之一,但它对提升企业形象有着其他行为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在塑造企业个性方面更为突出。泛泛地说,文化活动可以创造企业文化氛围,体育活动能很快给人企业活力强的印象,而扶贫活动则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详细地说,文化还有民俗文化、高雅文化之说,企业不能不根据企业理念来慎重选择,一个面向大众的饭店,如果时不时搞一些钢琴演奏会,世界油画精品展之类的阳春白雪,便会造成与因有形象的偏离,反而把“大众”吓跑,倒不如去搞一些热热闹闹的民俗文化。一个星级酒店提倡享受生活,引导超前消费,突然拿出钱去扶贫,当然公众会欢迎,但转过脸要说你沽名钓誉。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不能不根据企业性格来定,否则,便会做出与企业“做人原则”不相符的事,反而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更多信息,http://www.maqli.com http://www.maqli.net
    QQ:539014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