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蹲情怀新部长


韩长赋曾表示,全国的县市,我调研出差时,吃过饭住过宿的有一半以上,有些省百分之六七十的县我去过。

 

 

韩长赋出任中国农业部部长,对于这一内阁任命,海内外舆论出乎一致的认同,可谓众望所归。但评价各有千秋,有人说,他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中央农业领域智囊,农业问题研究之深领业界感佩;也有评论说,八年前就位居农业部常务副部长,20年前就是团中央青农部长,他是典型的中央农口系统高官。

 “中央农业领域智囊”、“中央农口系统高官”,都是做媒体热衷、吸引眼球的热词。韩长赋是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在中国式围棋(国情)这一大格局中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农之子”。

韩长赋最初的官职,就是农村里的大队干部,在黑土地上摸爬滚打,带领村民致富。韩长赋来自农村,从基层走来,以这颗拳拳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起步,韩长赋一直对“三农”问题情有独钟,他身上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三农”情节。

离开黑土地,韩长赋在团中央做组织人事干部,负责青年工作,后来又做过团中央青农部部长,宣传部部长。进入农业部前,他在中央财经工作小组做了8年经济调研和管理工作。

 

 “三农”情怀重视国情

五年前,他以国研室副主任的身份在人民大学论坛上的演讲时指出。“这是国情”。韩长赋斩钉截铁的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土地流转速度不能太快,土地经营规模也不会太大,这是国情!”

 “这是国情”,在随后数年, 学界甚至一些官员对土地流转一波强似一波鼓与呼的热潮中。事实证明,一些外媒不跟风不炒作是对的,这并不是媒体信任农口高官的地位与身份,也不是相信中央智囊有着高人一筹的预言,有专家表示,那是带着朴实感情做事为官的理论,其力量源泉之所在。

令人吃惊的是,韩长赋在很久之前就无不惦念着那些“城里的农民”,近年来才被重视的“农民工”。07年出版的《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展现了他为官为学的终极关怀与人生追求。他从农民工个体的研究入手,将中国未来最复杂又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民工问题提升到战略性解决与实在性落实的双层面。

而在 2003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一书,韩长赋吐露了他曾经对“黑土地”母亲的种种繁杂隐秘的感情。一方面是骨肉亲情般的热爱,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儿子,他也曾有急急离开母亲向往大城市的质朴诉求。在他身居高位时,这些成长的心曲毫不保留的坦露在世人面前。

韩长赋在书的序言中, 是这样吐露儿子对母亲的心声:“为什么写这些东西。因为心里愧疚。这片土地,我生于斯、长于斯。但自打真正懂事起,我就想离开她。即使真心地为她流过那么多汗水,也多半是为了换来离开她的果实。终于我如愿以偿。最对不起的是父老乡亲。在我成了城里人之后,良心告诉我,不能忘了农民,这城市、这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有他们的一份辛劳,一份奉献……我们城里人的生活也离不开他们。可我们骨子里却嫌弃他们。当街上人头攒动,当公共汽车中摩肩接踵,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感到他们妨碍了我们城里人的生活。我不能原谅自己,于是想为他们说几句话……有因如上,我一直关注着农村问题。这种情结可能与生俱来,当然也与工作经历有关。 ”

 

吴小莉:蹲下身来 体察世界

好一个“愧疚”! 这沉底在农村、兹兹以念滋养的心曲化作深入基层、实践出真知的工作作风,言行作派。在执政吉林时,韩长赋正是以这样的姿态,在抓农业、促工业方面成绩斐然。

在凤凰卫视专访韩长赋时,主持人吴小莉,敏锐的捕捉到韩长赋“蹲下身子”这一“农民”的细节。

 “你们在研究什么”?韩长赋看见车间的工作人员蹲在地上,对着图纸比手划脚时,立马蹲了下来, 加入他们的讨论:“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韩长赋的这个举动,让旁边的企业领导,愣了半天才跟着蹲了下来,凤凰卫视记者在身后看在眼里,有些感动,或者因为长期下乡做“三农”问题调研,习惯了和农民们蹲在田间,坐在炕上讨论问题,韩长赋蹲下身来亲近工人的动作颇为自然------

为什么您见到工人蹲在地上就跟着蹲下身去?吴小莉提出。

我要问他们问题,如果我不蹲下去,他们就得站起来了。韩长赋回答。

吴小莉在博客中感慨:“除了对孩子, 对亲人,我们会记得蹲下身来外,我们是否还记得对他人蹲下身来,在同一个高度,体察他们的世界。”

吴小莉感慨道,在中国这一复杂的大棋盘中,赢得经济发展中的城市“中元”,离不开“边角”“三农”问题的解决。而做为棋坛高手,那种在复杂大格局中简明、平稳、扎实的“落子”作风,是经营工业、农业不可或缺的棋风。

 

 “三农之子”:踏访中国逾半县

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温总理可能是中国跑过最多地方县乡的领导人。韩长赋表示,“总理出差跑的县,我绝大多数都跟着去了”。韩长赋对当年陪同总理对沂蒙山区进行地毯式调研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那年晚上坐火车到平邑县,上沂蒙山,一直走到苍山县,从沂蒙山下来,再马不停蹄到徐州坐火车回北京。在沂蒙山区,他陪同总理一个县一个县地走,总理的一个习惯是到农村调研从不住在市里或者省城,而是到哪个县就住在当地,白天访问农户,晚上召集村民座谈。

还有一年冬天,他陪同总理到贵州毕节调研,一个县一个县地走,当地气温很低,没有取暖,住宿的房间很小,不能洗澡,条件异常艰苦。

这些考察调研的经历,加深了韩长赋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韩长赋表示,“每到一次这些地方,灵魂会受到一次净化。会受到两点启示:第一条,做干部的就要努力工作,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老百姓太不容易;第二条是当干部一定要廉洁,廉洁从政。看看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当干部的去伸手,贪污腐化,实在是大不该。” 韩长赋加重语气说,“讲大道理,贪污腐化,违反党纪国法;讲小道理呢,良心上过不去。”

 

执掌一国大政的总理,主管农业的部长,正是蹲下身来,在中国的基层,在中国的农民中,在同一个高度,体察着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