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香港已经一年之久了,个中滋味,真的只能从很多小小的细节入手。
日前有则新闻,很是吸引人。我们仅仅是从新闻角度来看,说:香港警方在路边发现一暴毙的流浪汉,无人认领,后查询身份证得知,此人身份证所留居住地为“大马路”或“街道”。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如果没有确切的固定的地址,你大可以随便填写到身份证上所需要的信息上,比如下水道,比如大马路,比如天台,比如屋檐下。一切皆可填写也。
对于如上流浪汉,我以为大可谓真实一幕。以我在这的生活经历来看,完全有可能。
我们租住的房屋发放的水电煤气网络费用等等,其上名字完全不是我们的,但如果我们能提供这一账单的话,也完全是可以用来证明我们居住地址的。比如,办理公共图书馆证件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提供,而对方绝对不会多问你的。
那么,居住于“街道”、“大马路”上这些,是怎么管理的呢?暂不可知。
对比内地的管理手续和庞杂的人群,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点点。
去年8月份,我在内地办理身份证,很是大费一番周折,8月15日照相,说要等两个月以后才能拿到二代身份证。之后我9月17日到达香港,隔天即去火炭入境处办理香港身份证,10月2日左右就拿到了使用至今的香港身份证。此时,我的内地身份证还没任何消息,10月15日电话联系对方说是办理下来了,然后就让身在内地的同学去拿出来给我邮寄过来,已是11月中旬。其中在老家高密和济南往返了总共3个来回吧,估计路费就超过500元。
在港办理身份证,除了必要的证明文件,比如港澳通行证、逗留许可文件啥的要带上外,就是自己亲身前往排队办理,照片是当场照的,跟我们网络聊天用的工具很像,能看出是自己就是了。关于住址嘛,你自己随便填写;弄完后,给你一个临时的身份证明文件拿着,届时拿身份证的时候时候用这张纸来换领就是,一点不耽误你在港期间的使用。还有,必须强调的是,在初次申领身份证的时候,这一过程完全免费。
这效率、这程序,我就想不通啊,都在用纳税人的钱,何以如此之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