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报》一篇报道迅速窜红,通过看起来逻辑凿凿的推算,估计目前国内住房总价值已达91.48万亿元,中国2008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670亿元(原文中为“我国的GDP累计值约为31.4万亿元”),因此文中得出结论:全国住房存量总价值是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
虽然文中数据计算略嫌粗糙,但即使按全国存量住宅120多亿平方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计算,全国住房平均价格按目前房价4754元/平方米计算,存量住房总价值达57万亿元,也约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
另据网友整理数据:
美国:从1946年到7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价值与GDP比例一直稳定在90%左右。80年代和90年代,利率逐渐下降,这一比例上升到100-110%左右。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开始,这一比例开始超过120%以上。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美国的住宅价值为美国GDP的172%左右。2008年,虽然经过了次贷危机,美国的住宅价值仍然占GDP的128%左右,超过102%的历史平均水平。
日本:1989年,日本东京的房地产价值就超过整个美国的房地产价值。当年日本的GDP为3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当年的全国住宅价值为6.47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房地产最疯狂的时候住宅价值为GDP的2倍以上。
当然,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国家体制,有些东西是不可比的。存量房屋总价值的计算也不是如《中国证券报》中文中所称那么简单。地产观察者许子枋认为,起码这个数据表明了对中国房地产业几点定性意义上的判断:
一、房地产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是不容置疑的,中国这些年经济繁荣的拉动力归功于房地产也是不容置疑。
二、房地产的发展已显而易见到了急速泡沫化的阶段,如再不引起重视,调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模式,从根本上遏止地方政府的推高地价和房价的冲动,房地产的繁荣将迅速走向反面。
三、存量住房总价值与GDP之比,实质上是高房价与低收入之比的缩影。既关系到国计,也关乎民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打那面都是痛。存量住房总价值与GDP之比再一次拷问政府的执政能力。
(特别申明:本文中数据为引用,未经全面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