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府投资收入难达平衡 资金棋局如何博弈?
重庆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森林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等“五个重庆”建设耗资4年间将达1.3万亿元。重庆八大投资公司——城投公司、地产集团、高发公司、渝富、开投、交旅、水投、水务等八大政府性投资集团(简称“八大投”)贷款余额已超过5000亿,区县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超过600亿。根据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今年2月份的会议上的表示,重庆市今年总的投资将达到5300亿元,而2009年重庆财政预算收入为982亿元。重庆政府投资收入难达平衡,不能只看到大笔投资,却未看到效益收入, 资金棋局如何博弈?实际上已引起国内外的学者和媒体的关注。
在支出大幅扩张的同时,今年前5月,重庆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比下降了13.4%。同时在许多税收项目上,减收已成定局。根据财政部门的数据,仅2009年一季度,为支持企业发展,重庆财政就减让了6亿元税收。目前,对于重庆市财政的直接负债和间接负债的数额是一个模糊的数字。根据此前黄奇帆透露的数字,2008年重庆财政的直接负债是500多亿元,直接负债率从2002年的300%的“破产财政”已经下降到目前的50%多,属于“合理的风险范围”。
随着支出的大幅扩张和一般预算收入的下降,如何通过预算外和非税收入来弥补财政缺口,似乎成了地方财政共同的目标。非税收入同样在重庆财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重庆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577.2亿元和385.6亿元,而全市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征收各项非税收入就有443亿元。
第二财政——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是地方政府增收的一大来源,去年以及今年的一季度,由于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重庆土地财政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二季度后,再度焕发生机。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董建国介绍,从今年5月起到12月,重庆市将向市场推出2600公顷土地,其中主城1600公顷,区县约1000公顷,而其中多数属于开发商追捧的中心地段土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黄奇帆把重庆地方国资称为“第三财政”的原因是,重庆国企每年为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入300亿~400亿元,重庆市政府的财政因此能够减少在基础设施上的很大一部分投入,更多地把钱用到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事业、公共服务上。
重庆市2009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00项,项目总投资356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为500亿元,其中85%资金筹措重任要由八大投资集团来完成。得益于实业资产和金融资产全部归属国资委一家管理的便利,重庆国资委辖下的这八大投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元化:开发银行融资、商业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市融资、信托融资等。
在信贷扩张的时期,八大投可以融得巨资,但由于八大投的政府背景和财政担保,这种可持续性到底几何也打有疑问。“按照现在的这种体制,投资项目几乎都被国资全部包了,对民间资本的拉动效应目前比较弱,只要社会投资不启动,财政压力对经济刺激计划效果的威胁就不会消除。”重庆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邓涛指出。
为解决融资上的问题,重庆国资亦在进行股权融资,用重庆一家投资企业的话来说就是“大卖国资”。重庆国资委宣教处人士表示,今年拟在国内率先对地方国资进行国际化运营,雇一批国际投行,向全球出售当地国企的部分股权或资产。6月13日,重庆市8家国企在该论坛上分别与巴西、英国等地的公司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
笔者认为,涉及国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应由政府八大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要注意投资效益和风险,对重庆来讲,最重要的是培植产业,通过产业提高财政收入,如果强化土地财政,土地资源有限,可能会造成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引发金融风险。“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落户重庆,这是大学城建设带来的好的效应。其实政府也掌握水、电、气、交通、旅游、矿产等资源性、垄断性产业,重庆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多加培植,重庆政府投资收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达到平衡的。政府还应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重庆政府投资收入难达平衡 资金棋局如何博弈?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