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25日发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央行在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之时,一直担心潜在的通胀风险。
央行在上述年报中展望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时表示:“虽然短期内价格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也应该看到,伴随经济周期的起伏变化,货币因素终究会带动物价发生周期变化。”
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这份刚刚在央行网站公布的年报,早在今年4月已经截稿,此后经排版、印刷,正式对外销售发布。其中内容代表央行其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当时,一季度已经结束,银行已经创下天量贷款。
央行在报告中称,到今年一季度经济快速下滑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短期内经济重新大幅度回落的风险已经明显降低。
随后,央行即表示了“两难”的担忧:当前(一季度后)一方面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要求较多的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如果货币环境过度放松,又可能在下一个经济上行周期中增大物价上涨风险。
接近央行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央行担忧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推动物价上行。
日前,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中国人大》上发表文章,也认为“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处于两难状态”,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央行年报重申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即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截至7月底,M2同比增长28.42%,远高于央行年初拟定的增长目标。7月末的M2余额比2008年12月末增长逾20%。目前来看,全年M2增长无疑会超过17%。
曾有官方人士坦言,上半年货币政策不是适度宽松,而是极度宽松,下半年央行会开始采用一些市场化操作回收流动性。
经过6月底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和资金回笼期限调整,这种极度宽松的政策不再持续,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央行年报展望2009年货币政策时指出,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根据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灵活适度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
在6月底开始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连续上涨之后,8月18日和8月25日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均为1.7605%,连续两周企稳。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陈道富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整体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肯定是比较充裕的,但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真正调整到适度宽松需要一个过程,给市场适应的时间,否则调整过快,短时间内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很大压力,造成短期内局部资金紧张。
根据券商统计,正常年份第四季度信贷后两个月基本是零增长,所以信贷下半场主要在三季度。虽然此前央行和银监会都要求防止季末冲动,银行不可能太冒进,但是市场也预期三季度末可能有个小高潮。
目前的确有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资金依旧宽裕,如果业界对明年经济的整体预期向好的话,也不排除银行会再度冲贷款。
央行发布年报担忧通胀风险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