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版《道德经》连载(二)


《道德经》一开章就把世间分解为“无名”和“有名”,陈嘉珉先生称四书五经是知识折腾,我赞成这个观点。
“有名”,即知识折腾;“无名”,即回归自然。
但是,既然已经走在知识折腾的路上了,要体验天地本来的宁静还得折腾着回去。
指出正确的路,需要以走错的地方为参照。我们必须折腾,为迷途者指出一条回家的路。
《道德经》第二章,老子就开始知识折腾了,这一章是对“有名,天地之始”的进一步阐述。
万物之母是这样开始折腾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知识折腾的基本模式之一是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知识。没有比较,你甚至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如果这世上只有你存在,除你之外一切的人、事、物均消失了,那么你是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愚钝还是智慧?丑还是美?你是石头还是人?还有没有一个你?
有无相生,“有名”是相对“天地本无名”而言的,有生于无。而“无名”,又因我们身陷的“有名”俗世而言。
这两者没有谁先谁后的分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你说有的时候,无是另一面;当你说无的时候,有是另一面。
有点绕,脑子反应不过来了。当脑子反应不过来的时候,会处于一片空白,这个片刻会产生一种美妙的宁静,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禅师称之为静心,通往静心的路只有一条——彻底放下头脑的逻辑。
有无相生,所以圣人能够放下偏执与欲望。
难易相成,看起来困难的事,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的。造一辆汽车看起来是困难的,但每一个具体的工序是容易的;对客人笑一笑是容易的,但却很少有酒店能完全做到位。
难易相成,所以圣人无难事。“难”事“易”做,“易”事一直做。现在的事现在做,就没有昨天的事需要今天做,也没有未来的事需要现在做。
未来是过去背在背上的儿子,放下了过去,也同时放下了未来。
不惦记过去,也不操心未来,一个片刻接一个片刻地生活,新鲜而活生生。
天地之始本“无名”,无美丑、无善恶、无真假、无对错。
万物之母乃“有名”,“名”之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没有定数。
据传孔子娶了个很丑的老婆,但我一直相信他一定取了一个美人。那个时代世俗对美的标准樱桃小嘴柳叶眉、削肩平胸小蛮腰(未考证,猜想而已),而孔子的老婆很健康、很纯朴、很活生生,浓眉大眼梦露唇,秀发如瀑,体态丰腴,大胆直白火辣辣。如果以当今的审美标准,这是大美人。
有一个秀才去拜访老子,谈及自己的困惑,他有两个老婆,其中一个很美,一个很丑,但是他渐渐只喜欢那个丑的。
老子回答说:这种事一直在发生,那个美的因为意识到自己的美貌,恃美撒泼;而那个丑的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丑而谦让、谦虚,渐渐体现出美德。女人的美貌能够在一瞬间将男人击晕,但长久俘虏男人的只能是美德。男人只需要稍稍带进一点觉知,就会发现世上根本无美女,稍稍带点觉知,就能从美中看见丑,也能从丑中看见美。
秀才释然,回家对丑女倍加有好感,并将这番道理讲给两个老婆听。
可是,过了不到半年,他又有了新的困惑。那个丑的开始恃德忘形,而那个美的因觉知到自己的“恃”而成为了真正的美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一旦开始分美丑、分善恶、分对错,罪恶就开始了。
一旦开始形成标准,进行比较,罪恶就开始了。
最近开始流行一种称之为“骨感美人”的审美标准,T型台上走动的衣服架子越来越瘦,常有报道说女孩子想要走上T型台,节食导致晕倒;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滋养了大批懒汉。我国的低保政策也在走同样的路,为了保住自己的低保收入,养的宠物常年关在室内,金银首饰只能半夜里偷偷戴上乐一乐。
由于残疾人更容易乞讨,所以有人把拐来的健康小孩改造成残疾人。
……
天下人一旦开始分美丑、分善恶、分对错,人类就开始了走向疯狂的旅程。
韩国娱乐界已经疯狂了,因为对“美”的偏执追求,整形手术已成为家常便饭。
东亚范围内女性对“白”的追求已经疯狂了,“白、白、白,就是让你白”,不惜一切代价美白、护白,都市女人根本无法享受阳光的美妙,太白的皮肤无法承受哪怕一点点太阳光的洗礼,时间稍稍长一点甚至会产生晕眩。
刚刚去世的天才摇滚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疯狂追求白种肤色,硬是把黑色皮肤漂白了。
……
比较产生了疯狂,苏美军备竞赛的结果,是两国军备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N次;
日尔曼民族想要证明自己最优秀,产生了希特勒和纳粹势力;
想要证明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成千上万人前赴后继……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生出了新的目标,目标总是在前面,成功者一直生活在未来,无暇顾及现在。
失败者一直生活在过去,生活在对过去的不满意中。
有钱人永远贫穷,因为永远无法达到他想要的那个数目,数目无止境。
有权人一直在乞求,乞求更大的权力,人上一直有人,永远达不到顶峰,即使成了国王,他又会开始乞求成道,象悉达多一样成为佛陀。
比较产生欲望,欲海无边。
是以圣人抱朴怀玉。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天地之始本无名,无美丑、无善恶、无对错,所以圣人没有什么榜样要做,没有什么教导要说,让万物按它本来的方式运演,我不要横加干涉。
如果圣人说了,一定会引起误解。佛陀的智慧被误解后沦为佛教;老子的智慧被误解后沦为道教;耶稣的智慧被误解后沦为了基督教……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一开头,就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