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宇:作为时代寓言的上海高楼倒覆
作者:晓宇
还没来得及去电影院看《变形金刚2》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栋名为“莲花河畔景苑”的楼房的倒掉。静止的倒掉,是那样地直刺人心,我们的楼房金刚,一点也不比好莱坞电影里的差,纵然从站着变成躺着,除了地基千疮百孔之外,其它居然一点都未变形。人们在惊叹一个庞然大物的倒掉,却无不忧心自己的生存处境。如果一栋住满了人的楼房如此彻底地倒下,那会有多少人“五体投地”?
株洲市高架桥闹市坍塌事故中某副市长有幸来作此次事故新闻发言人的话,他会再次由衷地说:“事故结果和遇难人数是幸运的……”但幸运的人们却并不这样幸运地以为,事发之后,大批购买该小区楼房的居民赶到现场要求退房:不到半分钟整栋楼的倒覆,像经历地震一样,除了心有余悸之外,还有什么幸运可言?
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近罗阳路淀浦河南岸的“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整体倒覆,一名在楼内拿安装钢窗设备的安徽籍民工小肖,往楼房倒塌的方向奔逃,被埋进了泥土堆里身亡。如果我们有美国人拿什么废墟都当文物保护的心思,这栋楼房还真说不准极有可能像比萨斜塔一样名扬天下。
但这栋“变形金刚”一样的楼房,绝对不是这个时代的奇迹,而是这个时代深刻的寓言。
人们没有多少理由像官员一样庆幸,在迄今为止所有对于楼房倒覆原因的猜测与描述中,仍未找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在一个“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要基础打得牢,施工过程中按部就班符合规定,房子不管在不在河边,正常情况下,造得再高也倒不了”(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吕志涛语)的时代,这座楼房就这样惊奇地倒了,没有任何理由也意味着任何都是理由,它可以在这个时间倒覆,自然也可能在任何一个时间倒覆。这不是杞人忧天,如果迟至今年12月“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住户入住之后,任何人都不会再有勇气去说幸运。正因高楼倒覆莫名其妙让人心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迅速作出批示,要求上海市建交委、市安监局、闵行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立即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逐一审查,并依法公开严肃处理。
就一座13层的大楼而言,最不可能为人所看到的也就是地基的一面,但这座大楼的倒覆,硬是完整地将大楼的地基暴露给了世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以最奇迹的方式展示的恰恰可能是最丑恶的事情。
“这个楼盘卖得很好,我买时的价格只有1.2万元,现在已涨到1.8万元左右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整体虚火上升暴利过大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放在台面上争来争去的也只是到底是地价拿得多还是房价拿得多,之波澜不惊可以成为深刻时代寓言的是:暴利有多大,腐败就有多大。在所有的资本暴利背后,几乎都有着官商勾结,有着对程序的突破,有着对监督的突破,有着对人们不能想像的底限的突破,从而实现权力与资本对于人民双重的剥夺。
2007年年末,上海房地产商周小弟,因“懿德居住区项目”土地骤然升值,其变相炒地亦未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遂迁怒于项目合作方股东人代表,雇凶杀人酿成名躁一时的惨剧。今日之上海高楼露底整体倒覆,暴露的亦不过是暴利产生腐败之疯狂,已到不顾惜一个小区百姓生命安危的地步。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是:我们真的不是幸运,而是无辜到何种境地。
附:
新京报:官员卷入倒楼案撼动楼市公信力
新京报社论
如果说前天开始的上海楼房倒覆事件只是公众对质量安全的追问,对法律赔偿的诉求,对偷工减料的控诉,对开发商不诚信的愤懑,对城市高房价的悲凉。那么,昨天这份上海基层官员参股该项目的疑似名单曝光,却让公众对楼市产生了公信力的深度怀疑。
媒体调查的最新资料显示,作为负责开发“莲花河畔景苑”的梅都地产公司,其第二大股东“阙敬德”为梅陇镇镇长助理,担任过梅陇镇征地服务所所长、镇资产公司总经理、上海迅豪置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职务。张志琴是上海闵行区梅陇镇华一村北张家巷居民。梅都公司其余22名自然人股东中,有一些人在镇征地服务所等机构任职(新华社6月30日报道)。虽然上述消息还没得到权威部门证实,但按以往的经验看,随着事态的发展,上述遭到“人肉搜索”的基层官员恐都难逃干系。
从这份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出,疑似卷入参股案的既有征地事务所工作人员,又有镇政府公务员,更有镇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人员。如上述人员被证实确实是梅都地产的股东。那么,与该项目有着密切链条关系的这些基层权贵,显然有足够的能量在800万注册资金的寒酸下,做起这笔让人不敢相信的上亿元的房地产开发生意。
客观分析,上海在出现殷国元房地产窝案后,楼市还算相对平静,但这桩倒楼案的背后,是不是会牵出更多人物?故此,期待相关部门将这一事件的调查结果尽快公开,并以此案的全面公开解决,当作是楼市公信力的探测器。
其实,资本与权力在楼市中结成利益同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去年曝出的重庆房地产窝案中,4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涉入,8位厅级官员因受贿而落马。如今,官员被指直接入股房地产公司进一步表明,这样的利益链拉得更紧,相互抱团得更密。
我们知道,房地产行业的腐败有着很大的蚕食性,规划由政府部门做,土地由国土部门拍,住房由施工企业造,资金向银行借,有些开发商甚至只是扮演了一个“掮客”角色。如果他们想要绕开监管,获得更多利益,就得拜土地爷,找财神爷。而撮合这些交易的大多数又是官员的权力影响。
我们从这次倒楼事件中看到,房地产行业没倒在房改初期600元一平方米的瓦房年代,没倒在“包工头”把持建筑队伍的十年前,没倒在土地价格由政府划拨的零地价年代,没倒在建筑材料五大三粗的大跃进年代,而是倒在了规划、贷款、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工程监理的多环节腐败上,如果不改变,倒掉的将不仅仅是某一幢楼,抽离的或许将是楼市公平的梁,撼动的是楼市的民生基石。
今年下半年起,商品房的价格问题将经受经济是否全面复苏的考验,而保障性住房也面临着分配公平的验收。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果不解决现有6万家开发商的良莠不齐问题,用制度斩断那些灰色的利益链条。那么,房地产的民生之舟,就有可能真正遭遇到这个产业出现以来最大的倾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