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钧策视野》,是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的播客自2008年11月22日起推出的一档周播栏目,每期两位资深专家,聚焦时下社会与民生的热门话题,在谈笑间指点商界风云,于喟叹后领悟人生百味,这是一档轻松的谈话节目,也是一堂生动的管理课程,更是一次精彩的思想碰撞——《钧策视野》,您身边的管理专家(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正略钧策公司立场)!
本期要点:中石化“高估瑞士石油市值”,真“不差钱”还是深思熟虑后的举措?
中国能源走出海外,意义何在?
能源行业的一举一动总是容易招来非议,为何此次风平浪静?
在多国“有色眼镜”的看待下,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秘诀是什么?
且看赵民携金融专家赵家骏,为您剖析中石化收购成功的秘诀,敬请观看《钧策视野》第三十一期——《中石化入股瑞士石油,咱"不差钱"?》
观看本期精彩视频,请点击这里:http://you.video.sina.com.cn/b/22443542-1197527520.html
赵 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继续邀请我们的合伙人赵家骏,来跟我们谈谈他对中国企业最近一些事情的观察和分析。家骏我们上次谈的是一家中国的连锁公司和日本的一家上市公司之间的两家的联营,接下来你还观察到又有哪家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结婚?
赵家骏:这次关注到的和上次不一样,这是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石化入主瑞士石油。
赵 民:也就是媒体上面广泛报道的,一家中国的公司控股了一家总部在瑞士的公司。我还看到它好像资产不少?
赵家骏:对!这是比较大的一场并购。在目前来说,在中国的石油界能源里面,是一场比较大的并购。
赵 民:一般就是这种能源行业的并购,规模总量就比其他的行业大一些,因为石油公司钱多,不差钱。
赵家骏:72亿美元。
赵 民:还不是全资收购,还是控股?
赵家骏:相对控股。
赵 民: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或者你有什么观察和分析呢?
赵家骏: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能源走出海外呢,是比较早的就走出去了,中国走出海外,可能第一个先走出海外的,到国外去并购,这种并购行为,可能大部分是能源业开始的。所以这个呢?我认为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并购行为。因为从中石化来说,它在俄罗斯、在非洲,在其他的领域已经有很多这种海外的企业,已经有海外并购行为。那么这场并购呢?它这个并购动因,我想一个是它抓住了这个时机,就是在这种经济低迷时期,那么这些公司的估值会低一些,另外呢?现在的油价比较低。因为在能源业的这个石油业的这种并购过程当中,储量乘单价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赶上这样一个低价位的时期呢?可能会占到便宜。但是呢?社会上也有一种提法,说他们估值高了。大家的假设呢?可能基于什么呢?就是基于它6月5号的市值,那天的市值高出去30%多,37%。这样就认为整个的资产高出市值这么多的并购,大家认为是高估了。
赵 民:但是这个东西过两天?
赵家骏:又跌下来了。
赵 民:不是,油价涨了,资产升值了,完了以后股票又涨价了,你这个比率不就降低了?
赵家骏: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些市值上的东西。实际上在这种能源业的并购当中,它的储量,它的勘探规模,它的等等的要素是比较多的。
赵 民:换句话说,这个收购的价格,总金额和这个市值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的,就是战略性考虑的要素。
赵家骏:从这个案例来说,我们就是未来在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在并购过程当中,这种估值体系,大家可能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去考虑。
赵 民:很多中国的企业,在类似这样的收购中,都是控股的。是不是你观察过,或者你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是不是一开始中国的企业就控股是一个上策?还是一个中策?我们就抛开这个案例来看的话,中国的企业,这种比较多,这种投资参股的好像比较少,不知道是因为报道的多,报道的少的原因?还是真的是现实?
赵家骏:我想从机遇的角度去考虑,首先一个产业不同,但我认为,你进入并购行为,是否控股取决于它的行业特点。比方说,它要是一个制造业,它是需要有很强的经营控制力的时候,我建议你去控股,那么像这种能源业的,它对竞争要求并不高,只要资源在那摆着,所有权就是我的,所以对它的要求,你的控股和不控股,我感觉意义不是很大,只要是有法,更多的是基于法律上的保护和政治上的稳定,我是这样的一个观点。另外一个,可能还有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比如说文化差异比较大的,不一定就要控股,那么文化差异小的,跟你的经营比较一致的……
赵 民:我不太同意你这个,什么叫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比较小的?你说这个中国和泰国文化差异大不大?你要比较跟美国和欧洲比?
赵家骏:差异小。
赵 民:小一点,对不对?但是你要看看它的这个文化,主要的这种文化,包括现在泰国的政治动乱,这个好像不应该是一个主要因素吧?这个我不是很赞成。因为全世界发展过去,都跟你比较接近的还是少数,这样一看的话,收购的潜在客户就减少很多。
赵家骏:实际这种并购行为的控股与不控股,可能有多种考虑,大家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要出于更多的一个,不仅仅是经营上的考虑,要从法律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再来去考虑。
赵 民:很多我们中国的企业收购,尤其在能源行业,总是遭到一些非议,无缘无故的被人拿出来议论一遍,这次因为是瑞士的企业。
赵家骏:中立企业。
赵 民:或者说好像非议和世俗评论就少很多,所以这个还是跟对象和这个国家是有关系的,换句话说,是跟文化没关系的。
赵家骏:因为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的这种市场化的地位,还是带有色眼光的,带着有色眼镜在看着中国企业,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呢,未来的路还是比较漫长的。
赵 民:但我觉得事实上要看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穿,各种方面的东西加在一起的话,真正有一家两家垄断公司提供的产品,几乎没有了。
赵家骏:不可能了,完全国际化了。
赵 民:反而我们的电脑用的都是Windows,电脑都是Windows的系统,所以你要说现在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我觉得这些人基本上是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我们现在不要说工作不包分配,住房国家不管你,原来我们80年代的时候,毕业大学生很在意一个是档案,档案关系在哪里?现在这个基本上这一代人,80后、90后根本是不在乎。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也都是觉得无所谓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的变化和进步,回头看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这些变化,怎么也得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这点还是基本事实,至于你对哪儿一笔收购有意见,这个和这个事情扯不上,最大的有意见应该说你出钱出的少,对不对?你应该多出一点钱,但这东西是另外一码事情。所以是不是在现在这种能源波动比较大,并且还是比前两年高峰的时候是很低的价钱,差不多一半,六七十美元,相当于高峰的时候一半,这时候我们应该多收购一些这样的企业。
赵家骏:现在呢?特别是能源行业,虽然现在是经济危机,各个好多国外的一些集团也差钱,但是呢?它毕竟它看到的只是一种战略性的产业,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所以对这种壁垒,或者是这种戒备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的,不完全是一种经济上的一种商业行为,所以说,这种能源业的并购行为,在我们某种程度上,还带有很多的这个国家保护色彩和政治色彩。
赵 民:所以这个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这个应该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吧?
赵家骏:所以是个机会。
赵 民:价钱便宜。
赵家骏:价钱便宜。
赵 民:你能够说是合算的。
赵家骏:一个是价格便宜,另外呢?现在的这些企业,他们在现金流上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能够有中国企业在这个时候帮了他们,渡过这样的一些难关,也算是帮了他们。
赵 民:我觉得另外像中石化这种收购,这次的动作快,你看中铝收购澳大利亚……
赵家骏:一拖就出问题了。
赵 民:一拖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市场变化。
赵家骏:对!起来了。
赵 民:这个国际上铁矿石的价格起来了,股市股价也好,融资能力又恢复了,完了以后,它就不想卖了,所以有的时候时间是最致命和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要素。
赵家骏:华菱进入FMG,那次它的动作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从华菱来说,它的企业在钢铁,中国的钢铁业能不能排上前五名都是回事儿。
赵 民:排不上。
赵家骏:排不上,一个小企业,那些大企业没有收购成,它为什么能够收购成?所以在它看来呢?在商业行为的作为上,运作的方式上,机会的把握上,还是有很多的空间,大家可以操作。
赵 民:或者说这个虽然案子大家都不同,但是呢?在这些方面这种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赵家骏:这个华菱为什么它能够收购成功?源于它很早就和塔塔集团去谈判,它有一支团队,它有固定的一支团队,在为它企业的并购,所有的并购提供服务,所以这个呢?看来参与国际竞争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组织一支比较专业化的团队,那么一个企业有这样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是比较重要的。
赵 民:换句话说,得是常备军,正规军,不能是临时的预备役。
赵家骏:他们把这种国际并购行为变成公司一种战略行为。
赵 民:也就是迟早是要做的,早做准备,早做投入。
赵家骏:而不是像别的企业那样,当成去捡钱包去做的,哪儿有机会我捡钱包去。
赵 民:你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这点,非常好!还是有收获!我们这个赵家,应该说是人才辈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