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视点:股市3000点与宏观经济回顾展望


¨ 焦点话题:上证指数3000点与宏观经济再回首

 

 

 

 

(开场白)

在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双双创出反弹新高,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如果以当初6000点计算,3000点正好在半山腰上。但是,如果以流通盘来看,有数据显示,目前流通股的比例已经超过50%,换句话说,现在的股市已今非昔比,此时的3000点与上次完全不同,今天我们的财经视点,就与嘉宾一起,议议在经济回升迹象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稳步走向全流通的沪深股市。

采访提纲:

1. 最近有几项数据,显示经济正在回暖,比如,发电量“正增长”已成定局。楼市迅速火爆,对GDP的贡献不可小视。包括国际上一些投行分析人士都已经预测,我国经济今年“保八”已越来越乐观,两位怎样分析?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但常常矫枉过正,这是其运行的基本特点。除发电量之外,另一个反映企业生产信心的指标经理人采购指数上个月为53.2,连续个月以上位于中位值50以上,联系到温总理以及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中国经济筑底回暖的趋势日益显现。

“保八”的保障: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足够大,国内市场足够大,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广大的回旋空间也正是政策施展的空间这是大的宏观背景。从政策调控角度看,我们对危机的应对及时,措施有力。在拉动经济增长“三架马车”中的外需聚减之时,及时调整政策,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启动消费、剌激内需的方式抵减外需减不造成的冲击。

GDP一季度增长6.1%(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5.3%、7.4%),从有关部门初步测算的GDP季度环比情况看,去年三季度增长2%,四季度增长0.1%,今年一季度增长1.5%,二季度预计增长2%以上,由此判断,此轮经济的底部应该在去年四季度。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降幅较1-2月份缩小14.4个百分点。总体呈现格企稳需求回暖的特征。

分季度看,目前各方预测GDP增速可能分别为6%、7%、8%和9%,更乐观一些的预测是,乐观的看法是可能达到6%、7.5%、8.5%和10%。从而实现全年“保八”目标。总体而言,各方对我国经济走向的乐观气氛一直在凝聚。

2. 楼市的火爆推动一系列建材、钢材的价格上升。例如,宝钢出台了2009年8月的钢材产品出厂价格政策,其中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上调了150-300元/吨。另外,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生猪价格已连续三周回升,猪粮比价在连续7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后,本周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众所周知,前不久,上海的城市水价已经上调,而且,成品燃料油的价格在约一个月内,两次上调。这些数据都表明,前阶段人们担心有所谓通缩之嫌的CPI、PPI数据也将大大改观。两位又怎样分析这些数据给人们带来信心的提升?

建材、钢铁、铜铝等矿产资源价格筑底回升,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油价, 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带动,国内油价已经历两次上调趋势是非常显著的。而国际油价的上涨仅还是反生在欧美经济继续衰退的背景之下,换言之,如果美欧经济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将更加强烈。这一其一其二,各国猛烈的剌激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引发人们对未来通胀的预期,美元贬值的担忧一直如影随形。所以,国内物价数据表现中,尽管PPI多个月份保持在负6-7%的水平,PPI连续几个月为负,但我们并不担心通缩,并一直对通胀保持着警惕。

后市来看,我觉得物价下跌时期,正好给价格调整提供机遇,今年粮食丰收将使CPI保持稳定;基础原材料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对年对比基数的平滑,也将可能于今年下半年起使得PPI跌幅收敛并逐步“转正”。

3. 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数可以说是超常规增长,一般预测。6月份的数字可能仍然超过万亿元。这样的新增贷款规模的效应是否必定要在下半年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中反映出来?

流动性释放是全球央行应对危机的共同做法这是各方担忧与警惕通胀的最主要原因。从政策目标来看,新增贷款超常增长、流动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所谓财政政策的货币适应),其对经济稳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上述宏经济数据的回暖即是证明。股市的回暖当然得益于流动性宽松,这也是勿庸置疑的。

市场关注的焦点是:根据我国央行年初制订的预算,2009年全年货币增长速度是6万亿,这一幅度在上半年已接近用完,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下半年,流通性过分宽松的局面是否逆转?我的估计是,在中国经济正在筑底回升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仍应放在“促增长,保民生”的大的宏观目标之下,不能单独避开大的经济背景而谈论货币政策,那么,在宏观经济乍暖还寒、行业复苏只是初露苗头而仍需积极加持的情况下,积极宏观政策的导向会转向吗?我认为不会,由此可以判断,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方向性逆转,当然也需要观察形势的新趋势、新变化。另外也当然会有微调比如鉴于流动性释放力度已经较大,前两个月市场进一步减息的预期,就没有最终成为现实。

4. 众所周知,IPO已经重启,只股票在发行市盈率超过33倍的情况下,申购中签率仅为0.17%。这说明市场资金非常丰沛,投资者的热情也非常高涨。那么,这样的情况对上证指数重上3000点有关系吗?

流动性宽松一直是股市二级市场持续走暖的资金面保障所以上证重回3000点与资金充沛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股市回暖也与宏观经济回暖、部分主导行业复苏、政策有形之手积极加持以及预期持续提升有着高度的关联。

5. 数据显示,不仅仅IPO重启,解禁股在7月份也达到今年的高潮,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全月将有126家上市公司的1875.84亿股限售股到期流通,按6月30号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达9583.64亿元,为股改以来单月最大解禁额度。即便在这样的情势下,指数在冲上3000点之后,仍然强势上扬。除了资金面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上述各种因素合力共同促动之下的市场信心回复。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逆转,这是我国区别于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最主要的宏观大背景,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受金融风暴的冲击也是相对最小的。这是分析股市必需着眼的大背景。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此前A股市场的回落过大,当信心回复之时,其矫枉过正的股指也需要修正,这是市场向好的市场层面的因素。解禁股解禁需要辩证分析,实际上,占据市场主流的国企股尤其是央企“大非”的解禁股压力一直是不大的,最近刚通过的社保基金转持政策进一步稳定了投资者预期。当然,如果市场缺少信心,大小非减持、新股IPO等又将会作为一项利空而被市场解读。所以对虚拟的证券市场而言,信心一直是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6. 今年,有关方面前阶段提出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据此,经济的结构调整正在进行;钢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能源业下大力气推新能源,央企的资产注入等等,都让资本市场眼花缭乱。在这些当中,哪些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它们对经济,对股指有哪些推动?(航空业中,东航上航的合并已经见报)

关于央企重组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表示,在确保稳定前提下积极推动央企重组,并称现在是国企兼并重组的好时候。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产能过剩的现实压力,在经营模式转型将一直成为国企改革的动力。从央企数量来看,按原定到2010年央企将减少到80—100家,而目前央企数量是138家,剩下的时间只有一年半我们可以预计,央企重整步伐将会加快,因此国企整合概念值得关注目前市场关注热点集中在行业复苏、抵御潜在通胀预期方面,预计下半年国企重整概念将有挖掘机会。

由此引发的另外一个课题是新能源,在传统能源日趋短缺、全球日益关注绿色GDP的趋势之下,替代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新技术,将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紧迫任务,巨大的商机也蕴育在其中。但新能源类公司面临的一大缺陷是现实的业绩难有有效确保,存在市场现实估值问题。

7. 据路透最新的月度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投资机构看好未来三个月的A股走势。基金经理对于未来三个月股票持仓的建议配比调高到78.9%,达到23个月来的新高。基金经理看好后市有什么依据?

上述提及的宏观、行业、政策、市场信心是股市复苏的大背景。客观地说,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在去年底及第一季度行情中的表现非常谨慎,斩获不多。进入二季度之后,随着宏观经济筑底信号不断增强,以及投资者信心不断回复,形势比人强,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而空转多,近期主流行业如地产、金融、有色金属、能源建材等板块的表现都是基金“作为”的直接结果。在市场趋势明朗的情况下,基金经济信心也将是新行情展开的一个保障但我们认为,三季度市场“结构性特征”将会进一步明显,机会仍将体现在局部行业与板块个股。

8.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也得益于楼市的火爆,放贷量猛增,此外,一系列理财产品推出、服务收费的提高,都使银行收益提升。同时,保监会29号公布的数据显示,保险资金5月加大了投资力度,投资增加447亿元。(保险资金主要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进入股市。)保险资金仍在继续增加银行存款的配置,银行存款已经连续5月出现正增长。而金融地产的靓丽表现着实对股指的上升出了一把大力。怎样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其行业复苏对宏观经济的带动巨大。而且,由于行业地位特殊,对其他相关行业(如建筑建材与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巨大,该行近年以来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其行业景气变化意义也是指标性的。首季以来,一是受真实需求拉动,各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表现是转跌回暖,我们预计该行业景气复苏将会延续;二是因为存在通胀预期,房地产作为抵抗通胀的一项资产配置,也成为投资者的选择品种。这是地产类股票受到追捧的原因。与之类似的是黄金等贵金属行业等。

但是从居民福利改进角度看,我们希望房地产行业尽快成为象家电、汽车等成熟行业一样,尽快步入普通行业,附着在其身上的投资功能应尽量弱化。

9. 从已经预告的中报看,似乎是“忧多喜少”。但是股指却强劲上扬,这是否一方面表明前阶段上市公司确实经历“困难”时期,而另一方面表明股指正根据一系列先行指标,提前为经济“报喜”?

市场投资的是预期,炒作的是预期,这是股市投资与实质经济投资的最大的区别。市场矫枉过正,下跌时如此,反向也一样我们说经济已渡过最困难时期,宏观经济筑底回暖,一个基本判断事实就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微观主体已渡过最困难时期直接的信心指标就是经理人采购指数多月保持在中值以上,还有各地发布的就业报告等,也显示出经济回暖迹象。公告忧多的现象原因一在于08年是企业景气高潮,对比基数较高;二是部分行业毕竟是刚露回暖迹象,业绩还没有反映在报表之中,典型例子是石化、基础服务公司等类型公司,比如两次油价上调等价格调整,随着时间推移,将肯定在三季度、下半年反映在报表中。

10. 两位结合最新的数据,谈一下自己对最近股指的认识。

宏观经济下半年将继续走好,部分行业景气复苏将延续,复苏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将会明显改善。股市表现:注意结构性特点,我们的建议是:把握主流资金投向重点,抓住行业复苏主线。

 

广播访谈整理上传.被邀请嘉宾还有研究院的同事王莹,上传的是我的回答部分,观点由本人负责

 

¨ 播出时间:2009年7月4号(星期六)1700-1800  次日14:00-15:00(重播)

 

 

 

 

 

 

 

本期播音:叶柳;责任编辑:吴吉吉(双吉)监制:朱正强 远景 

第一财经频率FM97.7/AM1422

《财经视点》第333期节目  制作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