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代理商都乐意别人叫自己是老板,如果你称呼他为经理或者董事长的时候,他们就会浑身不自在,只有少数人接受上面提到的“洋”称呼。这虽然是一个现象,却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不同人对待摩托车的一种态度。
在摩托车产业链上,代理商承担的就是一个流通的中间环节,如果代理商将品牌定位为单纯的生意来做,将摩托车卖出,然后将货款收回来就可以了。而如果你将摩托车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事业,那里边的讲究可就大了,代理商必须得从产品品质、品牌推广、市场管理、终端帮扶和库存管理等一系列环节抓起,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观察一个代理商将摩托车经营定位为生意或者事业,有很多细节可以发现。
首先是企业核心成员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场上的合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雇佣关系,老板付给高层团队成员薪酬(无论是否是高薪),高层团队成员是在给老 板“打工”;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即老板与高层团队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一般通过股权、期权或者参与分红等形式来体现。
有人此时就会问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笔者认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老板与高层团队之间如果仍然是雇佣关系,那么,这个老板依然停留在做生意的层次,无论他如何用所谓做事业的辞藻来装饰自己;相反,如果是合作关系,则基本断定这个老板是做事业的,无论他现阶段的事业做到了什么程度。
雇佣关系的高层团队,不是一个做事业的紧密高层团队。因为,在面对企业的时候,高层团队成员永远认为是“我在为老板做事”, 而不是“我在和大家做我们的事”。
其次是这个老板是单纯考虑利润的增长还是企业的未来发展。因为做生意的老板,往往侧重量的增长;而做事业的老板,常常注重全面的发展。
片面追求增长的企业,往往在绩效考核中把销量当作一个唯一的指标,只要完不成销售任务,就扣奖金、扣工资。员工始终背负着这种考核的重压,必然会感觉到身心疲惫。
此外,片面追求增长的企业,往往容易盲目的快速扩张。比如“三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似企业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实则是企业片面追求扩张,而管理又严重滞后的恶果;而追求发展的企业,则善于在增长与发展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面对增长,他们也会有合理的取舍,以实现平稳发展为目标,注重固本培源,对技术储备、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市场建设等基础工作常抓不懈。
摩托车,生意?事业?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