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债主”---危险的恋爱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藏富于民”不同的是,中国长期实行低分配、高积累的“藏富于国”体制,直接导致人民的消费力不强。在计划经济时代,一部分未分配利润以福利性质分流,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住房、医疗等原本部分或全部由福利承担的领域进入商品领域,但原有的低分配、高积累模式却未作根本调整,政府负担减轻,开支却未相应增加,居民由于缺少了保障,不得不提高储蓄率,这造成政府财力的提升,这也正是我国的消费需求一直不能有效拉动的主要原因。

  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复杂的结汇、换汇制度,这不但使中国绝大部分外汇流量控制在政府手中,还能对相当大部分非经营性外汇流入实行有效控制。如果从绝对量来说,中国总体拥有的外汇总量并不十分惊人,但正因为外汇管制,大多数外汇集中于国有,中国政府便很容易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虽然许多人士不断呼吁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但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要这种分配、管制体系一日不变,中国的货币和外汇积累速度,就会随着经济高增长率水涨船高。如此庞大的美元投资,显然会令中国的外汇储备陷入身不由己的巨大风险:不论是投资者对美国债券丧失信心,或美国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大量发行新债,从而导致债券价值“稀释”,都会令中国财富缩水;而一旦美国祭起其屡试不爽的“印钞大法”,人为制造美元贬值,以转嫁自身经济和金融危机,最大债主中国自然首当其冲。

  事实上,美国国债是既不安全、也不实惠的投资。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2008-2009财政年度的前9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据奥巴马政府预计,联邦财政赤字到今年年底将达1.8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19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政府已积累下11万亿美元的债务,还有四、五万亿的预算外债务承担,平均每一个美国人(包括初生的婴儿)负债18万美元,从某种意义上,美国政府早已“破产”,虽然其债券仍被美国评级机构评为AAA级,投资如此一个烂摊子,显然绝谈不上安全二字。那么实惠呢?美国国债回报率不断下跌,今年一月份跌幅高达3.08%,为5年来首见,1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到2.5%,这一利率甚至不如国内普通定存。 中国不断增加对美国国债的投资,做美国“大债主”实际上帮了美国人的忙,不过美国仍有许多人并不放心,甚至总统奥巴马都免不了要惊呼“再不能借中国人这么多钱”。

  在国际上,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废除美元的一家独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实际上,能够投资的标的还是有的,为什么非要将大笔的投资砸在美国国债上呢?我认为购买如此大额美国国债就象是危险的恋爱,而且随着美国国债的“次贷化”,大量持有必然会隐藏巨大的风险。个人认为,中国富而不强,民众积贫积弱,问题主要是出在了分配这个环节上了。生产问题是不大的,不然中国也不会成为世界工厂,虽然大多数的产品科技含量低,但是生产能力还是有的。分配这块儿,最明显的就是低薪,社会保障及差。薪水低,人的消费能力就上不去,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极不健全,人们手里有钱也不敢去消费。(当然,我指的是大多数平民百姓,不包括高官及其暴发户。)与大多数人工资较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工厂的老板们,虽说是自己勤劳打下的江山,但是也太不协调了,榨取的剩余价值绝对不比奴隶社会少多少。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管制疏导,确实增加广大人民的收入。这样交换和消费环节才会顺利进行,进而再生产、再分配。

  还有一个问题是,国家一搞社保就缺钱,我不是很同意,国家的钱是有的,只是太多用在了不该花的地方上。比如,买美国国债,适可而止就行了,买那么多,美元一贬值,人民币升值,一升一跌,都给老外还账了,相当于自己生产的东西亏本儿卖给了老外,甚至是白送出去让人家用。有损失掉的这部分财富,为什么不拿来给人们办社保,为什么不用来提高工资支出?这让我想起了旧社会,有的人给地主家干一辈子活儿,只图有个饭吃。难道,我们就应该给美国人当廉价甚至免费的长工嘛?当然,我这些说辞也许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些说辞要比国家现行的分配制度合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