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信访”实名回帖看执政理念的变化


    今天浏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看了有关昆明的两则颇有看点的新闻,想在此说道说道: 

    一则是:过去,向政府部门反映一个问题要花至少一天时间,现在,只需登陆昆明市政务公众信息服务网站,给政府信访部门发一封电子邮件,耗时不过数分钟。本月起市属42个部门“网上信访”全面开通,将覆盖市属5成以上部门。目前,“网上信访”已成普通百姓诉求的一条“绿色通道”。(2009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昆明日报》) 

    另一则是:“今天去呈贡大学城,在福海乡站等车。车一过,满天是灰尘,看来我们的城管睡着了……”近日,网友“向左向右”在昆明著名网络论坛——信息港彩龙论坛“政民互动”板块发帖,反映滇池路福海乡公交车站路段灰尘扰民,引来网友跟帖。几天后,昆明市城管局以实名方式回帖,就灰尘扰民原因、监督处理措施作出回复。(2009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走进了网络,邀网友灌水、拍砖,与网民、网友在线互动交流,推进了网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昆明市开通的“网上信访”、流行的“实名回帖”,可以看作是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开出的亮丽奇葩,给人以清新扑面的春天般的感觉,也带来了很多喜人的新气象、新变化。 

    过去,很多政府部门、政府机关、政府官员,一直强调管理职能的行驶,将人民群众当作专政的对象,立足于强制管理、强制执行,对于百姓的诉求,不愿意采纳,不能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不会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百姓的网络需求很多,也很强烈。但是,仍然有一些部门、机关、官员,却对此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昆明市的“网上信访”、实名回帖,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力,策应百姓的民主诉求,为百姓办事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加上公开、透明度高,便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提高了解决问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意,实现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个别地方、少数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与百姓平等相待,习惯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渠道不畅、关系不密。而“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一下子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突破了时空限制,推倒了横亘在党群干群之间的“离心墙”、“隔心板”,消除了隔阂,服务了群众,方便了群众,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名回帖,脱去了“马甲”,并在第一时间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和质疑予以答复,更让群众觉得我们的机关、部门、干部们,更可亲近,也更可信任,更愿意积极主动、创造性、创新性地参政议政,实现了从疏民型向亲民型的根本转变。 

    各级政府和官员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应该将权力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项事业、工作中,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但是,极少数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却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责,而是游手好闲混日子,无所事事添乱子,工作上不尽心、不尽力、不尽责,表现为作风散漫、拖拉,甚至不务正业,搞些跑官要官、贪污腐败等歪门邪道的肮脏行为。“网上信访”和实名回帖,无疑像一根鞭子,可以经常性地提醒和鞭笞一些部门、官员,要始终把百姓的事当天大的事,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从而实现从懈怠型向责任型的根本转变。 

    打造服务型政府、亲民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和要求的,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但是,服务、亲民、责任,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说词,必须赋予其具体的、实质的内容,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载体将之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昆明市的“网上信访”和实名回帖,为我们更好地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思维,解放了思想。 

    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当前社情民意最活跃的平台,已经成为政府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运用网络与信息化的科技优势,倾听民声,畅通民意,了解民情,汇集民智,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相关新闻: 

    昆明市属42部门开通“网上信访” 

    昆明政府部门流行实名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