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经开方》:中医的独特思维模式


《用易经开方》:中医的独特思维模式

 

     中医的最神奇处在于,她独特的思维模式。形象思维,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可能仅用于想想思考而已,事实上,形象思维是有功能的,是可能用来治病的,近日读了加芹的《用易经开方》一书,第一次感受到了形象思维的妙处。

    我想通过栾加芹在书中讲到的一个中医组方---寿胎丸,来看一看,中国人是如何来开方的。

    看后,你和我一样一定会大呼其妙。

    本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阿胶
    主治:滑胎
    关于本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有解释。且举一例如下:
   “友人张洁泉善针灸,其夫人素有滑胎之病。是以洁泉年近四旬,尚未育麟。偶与谈及,问何以不治。洁泉谓每次服药,皆无效验,即偶足月,产下亦软弱异常,数日而疡。此盖关于禀赋,非药力所能挽回也。愚曰:挽回此证甚易,特视用药如何耳。时其夫人受孕三四月,遂治以此方,服药两月,至期举一男,甚壮。”
    从上例中可以推测,寿胎丸不仅可治滑胎,且治疗胎儿软弱疗效也佳。

    某日,与友人聊及此处方,忽然就很想笑。真的没有比我们的老祖宗们更聪明的人了。你看:一个胎儿在母腹中长大,必然要吸取母亲的营养。胎儿在母腹中怎么吸取营养呢?西医可能有一整套分子原子之类的解释,中医当然不知道那些高明的分子原子学说,但中医看到自然界:
    菟丝子,无根,却能够缠绕在豆类的杆上,几天之间,就一大片一大片,快速繁殖,使得整块的土地都是黄灿灿的菟丝子,而完全没有了豆类的影子。所以,菟丝子具有帮助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功能。
    桑寄生,故名思义,是寄生在桑树上的------寄生在桑树上(当然也可能是别的树,但最初古人应该采用的是桑树上生的),自己没有根,只能是吸取桑树的营养来供给自己。所以桑寄生也具有帮助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功能。
    有了上面的两味药物,那些光见自己长胖不见胎儿长大的孕妇,应该就够用的了,不需要下面的两味药物。下面的两味药是为纠正滑胎用的。
    续断,也故名思义,可以把断了的东西接起来,如骨折。而母体,滑胎也恰如胎儿与母体断开有关的联系,所以用续断来治。
    阿胶,恰如张锡纯先生所解释的,“驴历十二月始生,较他物独迟。……且其水系阿井之水熬成,阿井为济水之伏流……..”。驴在其母腹中呆得最久,寿胎丸用阿胶是希望胎儿也在母腹中呆久些,不要急着出来。

    瞧,如此巧妙的思维,寿胎丸的处方出来了,多少人因此有了子孙之福。

    知道老祖宗的这种思维方式,当然可以灵活地对此方进行化裁,对于只见自己长胖,不见胎儿生长或胎儿生长太慢的妇女,可以给与菟丝子或桑寄生,或两样都给;对于习惯性流产,且是因为胎儿营养不良而导致易于流产的妇女,可给与寿胎丸原方。
    当然,滑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营养不良的胎儿的流产,适用于上述处方;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流产,得考虑其它的因素。或对上方加减,或完全采用其它处方。不能生搬硬套,以为此方主治为滑胎,就用它来治疗一切滑胎之疾病。

   《用易经开方》就是这样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讲的虽然是中医治病的书,但文字很生动,读来兴趣十足,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易经的入门书来读,全不同于那些市面上的入门算卦书。

    特向大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