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得清的孩子好累


 

 

 

拎得清的孩子好累

喻建国

“拎得清的孩子好累啊!”我的“孙女” 说。今天我的“孙女”在幼儿园中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回到家以后,他唉声叹气地说了上面的这句话。我的“孙女” 在幼儿园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是一个十分拎得清的女孩子。她经常会主动配合老师搞好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各项工作。有时在某些细节上,她还能想到老师没有想到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她的拎得清达到什么水平。

由于拎得清,她在家中也好,在学校里也罢,受表扬是经常的事,家常便饭,小菜一碟。日子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以为受表扬是当然的事。挨批评是难得一遇,这回碰上了,自是非同小可。听她一句“拎得清的孩子好累啊!”让我怜惜的心一下子抖落了好多怜悯。

拎得清,是一句上海话,如同北京话中的机灵,如同书面语言中的“行必善观气色,适应形势。”实际上,拎得清是一个人的素质,是一个人善于适应空间要求的质素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情商水平较高的定性显示。作为学校对孩子的培养,作为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这都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

好马跑死,会拉磨的驴子累死。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形象地说明,拎得清的人在被重用的同时,自己的心灵和肌体所受到的因不断高质适应而带来的损耗。对于这一点,拎得清的人也要拎得清,注意适度拎得清,不要一味拎得清,有时也要适当拎不清,显糊涂。

拎得清的人在拎得清时,对于自己的心态也要拎得清,在满足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的要求时,自己应该怀着欣喜的心情去实践,这实际上是最最拎得清的要素。如果在自己不断做出努力以满足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的要求时,自己的心情是抱怨的,自己的感受是痛苦的,那就是自己最最拎不清的表现。在这种时候自己去实践,以满足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的要求,表面上自己的行为满足了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要求,人们会认为你是个拎得清的人,实际上你是一个十足的对自己拎不清的人。这种所谓的拎得清是非常可怕的。我的“孙女”说出:“拎得清的孩子好累啊!”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我的“孙女”实际上是一个对自己最最拎不清的人。

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的要求,并且自己应该在自己的努力过程中,十分欣赏自己,用心赞美自己,让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倍感身心的愉悦,对自己所作出的努力,丝毫不觉困顿,而是越干越欢,越干越有劲。自我内心的拎得清,促发自己十分完美地实践着满足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的要求,形成自己生活的空间中的人们都交口称赞自己拎得情。

用一句比较专业的话来说,心态的成熟就会出现自我内心的拎得清,如果心态不成熟,即使别人认为你拎得清,实际上你自己并不是拎得清,自己还是一个最最拎不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