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百题问答》69.70


 

 
《荣辱观百题问答》
 
 
69、怎样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
【答】诚信,在心理上是一种现象,在精神上是一种美德,在理念上则是一种信仰。作为现象,是使言行与内心一致;作为美德,是对真实的热爱或尊重;作为信仰,是坚信诚信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与人愈加戒惧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思想浮燥、精神紧张、信仰空虚,诚实已不仅成为调节、改善人间关系最基本的美德,同时也必将成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信念。“以诚实守信为荣”,首先要认识诚信对于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立志作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目前出现的“诚信危机”,关键出在邓小平同志讲的“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问题”。要从抓教育入手,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风气,重建诚信社会。第二,要身体力行地做一个诚信的人。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言行诚实”,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言谈举止的真诚,实话实说言必信,不说假话不骗人,要牢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古训。第二个层次是“主观诚实”,就是对自己内心的真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说违心话,不办违心事,做到心和口要一致。这一点看似容易其实难,没有比不欺骗自己更困难的事情。第三个层次是“客观诚实”,是对他人的真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第三,要诚实地劳动,不偷奸耍滑,不掺杂使假,不缺斤短两,不虚报劳动成果,不要不该得的报酬。做错了的事情要有勇气利己改正。第四,要慎重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哪怕自己吃了大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要兑现承诺。不能“嘴上唱高调,行动不对号”,让别人瞧不起,不做“轻许寡信”的人,不做不讲信用的人。第五,要诚心诚意地帮助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做到诚实守信。
70为什么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答】诚实守信不仅是人和人交往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宣传、提倡和遵守诚实守信规范,十分必要。把“诚实守信”融入到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职业中,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忠诚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信守自己的承诺。政府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一言一行,切实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上级、对下级、对老百姓“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从政者极其重要的“品性”,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必须具有的起码的“道德品性”和基本的“政治素质”,是根治腐败的“切入点”,是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基石。只有坚决克服对上虚报成绩、弄虚作假,隐瞒缺点、掩盖错误;对下只说不做、言而无信,说的是为人民服务,而做的是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等问题,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和赞赏,经济建设才能有良好氛围。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只有树立起“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形象,企业和单位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和单位的兴旺发达,诚实守信是其中的一个决定的因素。诚实守信是企业的“发展之源”和一种巨额的“无形的资产”。前一段时期,我国的一些地方、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和不讲信用,尽管也可能得利于一时,但最终以失去“诚实守信”而导致信誉扫地,在经济上、形象上蒙受了重大损失。这些地方和企业,痛定思痛,不得不以更大的代价,重新铸造自己“诚实守信”形象,这个沉痛教训,是值得认真吸取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只有忠于职守、热爱专业、认真负责、老老实实,而不是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不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做到诚实劳动,讲求工作质量,决不弄虚作假,以真诚待人,以诚实对待工作;都要讲求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恪守合同,兑现承诺,不失信于民,不失信于客户,不失信于学生,不让自己的信誉受到半点损伤。社会的道德的失范,亟需“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来加以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