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一召◇
第二章 具体的国家需要
抽象的价值是不能够满足国家需要的,只有那些承载着特定使用价值的客观事物才能够满足国家需要。事实上,任何抽象的需要最终都要到客观世界里寻找能够满足自己的对象。国家对于具体对象而非抽象价值的需要是具体的国家需要。本章将对此加以考察。
第一节 国家需要的现实领域
国家需要的现实领域,或者叫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是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中的需要,主要包括经济需要、科技需要、社会需要、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和文化需要,等等。
经济需要是一个国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经济环节的需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对生产要素的需要、对生活资料的需要以及对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的需要,等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及其发展是其他诸领域存在的依据和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各种现实领域的需要中,经济需要是最基本的。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已不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各国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需要,首先是指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内在地包含着科技发展需要。其次是指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的需要,借以为生产力松绑,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需要的外延是很宽泛的,但主要指优化社会阶级或阶层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等。社会发展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事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政治需要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有效行使主权、保持政治稳定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动政治进步等方面的需要。从国内层面看,它主要体现为构建、维护、改革或者完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需要,在当代则特别是指建立民主、高效政府的需要;从国际层面看,它主要体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参预世界政治、努力拓展自己在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政治需要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历史上,它曾长期被视为国家最重要的需要。如果说经济需要、社会需要和文化需要等等带有更多的人民性和全民性的话,那么,政治需要无疑带有更多的国家性和阶级性。
文化需要同样应该受到关注。真正能够彰显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与一种稳定的文化需要有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精神风貌诚然是文化需要推动的结果,它的民族凝聚力、政治影响力也同样与文化需要息息相关。再就制度的普及能力而言,事实上它主要不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或经济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文化实力。那么文化需要到底是指什么呢?我认为,它首先是指一个国家维护、传承和光大本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其次也是指一般的国家通常都具有吸纳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中一切积极因素的自然倾向。文化也要“杂交育种”,如此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本国文化。由于文化生活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也就成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政治需要“蹑居高位”之前,军事需要曾长期处于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的核心位置。今天,它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军事需要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维持和发展自身军事力量的需要。今天,世界各国普遍致力于提高本国军队及其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主要从质量上而非像过去那样主要从数量上提升本国的军事实力。
至于科技需要,我在论述经济需要时已经提到了,不再赘述。对科技需要讲得最少,绝不意味着科技需要最不重要。
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和原目的性国家需要的总体结构有所不同。我们已经知道,后者可以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个层次,它的结构主要是一种纵向结构。而前者的结构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种平面结构,各个具体的现实领域的需要是不太好分出个上下高低来的,但是容易分出个主要次要来。[1]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现实领域的需要均有一个核心,尽管有时候可能有几个需要差不多同样重要,但真正的核心一定只有一个。其他需要则构成这个核心需要的外围需要。核心需要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迫切的,它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各个外围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核心需要决定国家的核心任务。国家的核心任务便是努力促成核心需要的满足。(参看图2–1)

国家需要的每一个现实领域均由无数的和各种各样的具体需要组成,换言之,现实领域中每一个国家需要均是无数的和各种各样的具体需要的集合。这些具体的需要相对于原目的性国家需要来说,可以叫做合目的性国家需要,因为它们的满足总是对原目的性国家需要的直接或间接满足,也就是说,它们的满足是合乎原目的的。
~~~~~~~~~
[1] 普列汉诺夫和马克思都曾经建立过这样的社会结构模型,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是一个垂直型或者说纵向的结构。但是我并不据此认为各个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及诸领域的需要都可以严格地区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就像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或者说原目的性国家需要那样。
抽象的价值是不能够满足国家需要的,只有那些承载着特定使用价值的客观事物才能够满足国家需要。事实上,任何抽象的需要最终都要到客观世界里寻找能够满足自己的对象。国家对于具体对象而非抽象价值的需要是具体的国家需要。本章将对此加以考察。
国家需要的现实领域,或者叫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是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中的需要,主要包括经济需要、科技需要、社会需要、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和文化需要,等等。
经济需要是一个国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经济环节的需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对生产要素的需要、对生活资料的需要以及对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的需要,等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及其发展是其他诸领域存在的依据和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各种现实领域的需要中,经济需要是最基本的。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已不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各国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需要,首先是指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内在地包含着科技发展需要。其次是指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的需要,借以为生产力松绑,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需要的外延是很宽泛的,但主要指优化社会阶级或阶层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等。社会发展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事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政治需要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有效行使主权、保持政治稳定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动政治进步等方面的需要。从国内层面看,它主要体现为构建、维护、改革或者完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需要,在当代则特别是指建立民主、高效政府的需要;从国际层面看,它主要体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参预世界政治、努力拓展自己在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政治需要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历史上,它曾长期被视为国家最重要的需要。如果说经济需要、社会需要和文化需要等等带有更多的人民性和全民性的话,那么,政治需要无疑带有更多的国家性和阶级性。
文化需要同样应该受到关注。真正能够彰显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与一种稳定的文化需要有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精神风貌诚然是文化需要推动的结果,它的民族凝聚力、政治影响力也同样与文化需要息息相关。再就制度的普及能力而言,事实上它主要不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或经济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文化实力。那么文化需要到底是指什么呢?我认为,它首先是指一个国家维护、传承和光大本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其次也是指一般的国家通常都具有吸纳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中一切积极因素的自然倾向。文化也要“杂交育种”,如此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本国文化。由于文化生活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也就成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政治需要“蹑居高位”之前,军事需要曾长期处于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的核心位置。今天,它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军事需要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维持和发展自身军事力量的需要。今天,世界各国普遍致力于提高本国军队及其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主要从质量上而非像过去那样主要从数量上提升本国的军事实力。
至于科技需要,我在论述经济需要时已经提到了,不再赘述。对科技需要讲得最少,绝不意味着科技需要最不重要。
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和原目的性国家需要的总体结构有所不同。我们已经知道,后者可以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个层次,它的结构主要是一种纵向结构。而前者的结构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种平面结构,各个具体的现实领域的需要是不太好分出个上下高低来的,但是容易分出个主要次要来。[1]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现实领域的需要均有一个核心,尽管有时候可能有几个需要差不多同样重要,但真正的核心一定只有一个。其他需要则构成这个核心需要的外围需要。核心需要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迫切的,它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各个外围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核心需要决定国家的核心任务。国家的核心任务便是努力促成核心需要的满足。(参看图2–1)

国家需要的每一个现实领域均由无数的和各种各样的具体需要组成,换言之,现实领域中每一个国家需要均是无数的和各种各样的具体需要的集合。这些具体的需要相对于原目的性国家需要来说,可以叫做合目的性国家需要,因为它们的满足总是对原目的性国家需要的直接或间接满足,也就是说,它们的满足是合乎原目的的。
~~~~~~~~~
[1] 普列汉诺夫和马克思都曾经建立过这样的社会结构模型,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是一个垂直型或者说纵向的结构。但是我并不据此认为各个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及诸领域的需要都可以严格地区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就像现实领域的国家需要,或者说原目的性国家需要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