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美元的涨跌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和1945年12月通过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确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使美元取得与黄金等同的国际储备资产地位。随着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和外债增加,1971年8月,美元政府宣布停止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元两次法定贬值,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宣布放弃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

给我留言
  30多年来,美元汇率大涨大跌,大体上经历四个时期:

  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79年的美元贬值期。至1971年8月,美元的黄金储备从1949年的245.6亿美元减少到102亿美元,而外国对美国的短期债权已达520亿美元;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涨到1978年下半年的每盎司200多美元,美国政府被迫宣布美元贬值,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自1973年2月起的14个月里,美元对欧洲国家货币平均汇率下跌了23.6%。从1978年起美国财政部宣布对美元汇率进行干预。

  通过这一次美元贬值和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摆脱了外国央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沉重包袱。但是,这次美元走弱却是造成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加剧和陷入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1980年到1985年的美元升值期。从1980年7月到1985年2月初,美元对其他10种主要货币的比价上升了73%。在美国经济结构正处在大调整的时期,美元升值对美国吸引外资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美元升值,美国外贸逆差急剧增加。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从1980年到1985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从322.24亿美元增加到1697.77亿美元。

  三、从1985年到1995年初的美元贬值期。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1980年为37.8%,1985年仍为34.5%,而对欧共体国家贸易逆差所占比重却从59.6%下降到15.5%。与此同时,日本对欧共体的贸易顺差也在增加。因此,迫使日本升值就成为美欧国家的共同目标。

  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即“广场协议”,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按年平均汇率比较,1988年与1985年相比,联邦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70.5%,日元升值86.1%。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4年12月3日发表文章回顾这一次美元贬值的影响时写道:“20世纪80年代末,美元下跌对美国经济几乎没有造成负面影响,但它在迫使日本当局降低利率、日本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膨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四、从1995年初到2002年初的美元升值期。1995年1月鲁宾就任美国财长时提出了“强势的美元,强大的美国”的政策。据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计算,从1995年7月到2002年2月,美元升值了35.8%。

在这期间亚洲在1997年至199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跨国公司趁机兼并亚洲国家的企业,但是,美元升值削弱了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加剧了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所以,美元汇率的调整是迟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