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江湖 2800是政府和机构的角力场


进入今年,上证指数一路向上,每到一个整数关口,比如2400、2600、2700,就会有一番调整,然后大家开始讨论究竟是反弹还是反转。

  现在,沪指又到了2800前面,今天最高到了2795点,市场上的争辩更加激励,有人看多,高呼3000点指日可待;有人悲观,认为本轮行情就此结束。

  那么接下来的行情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在中国A股市场,考量行情变化,不外乎是三种力量的角逐,散户、机构、政府。

  一般来说,平时在市场里蹦达的,主要是散户和机构,前面一段行情就很明显,机构大幅吸筹之后,迅速拉高行情,等待散户进场派货,完成一波牛熊转换……按说要在平时,这也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套路了,可赶上今年市道不好,金融危机,所以平日里只在紧要关头“一指定江山”的政府也出头了……于是就变成了如今这场谁也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混乱场面!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三者都需要什么?

  散户,是希望股市下跌的。

  由于此前的大熊市,加上本轮上涨行情来得极为突然,许多散户都踏空了,他们需要股市有一个大的回头,好给他们一个补仓的机会。于是散户总是持币观望,迟迟不肯入市。

  机构,是希望股市大涨的。

  作为手上已经捏满了筹码的机构,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将手中的筹码抛出讨现,将账面浮盈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于是他们在散户不肯入场的情况下,只好将手中筹码不断地对倒,并不停地拉高行情,一方面是扩大浮盈数字,另外一方面,则是准备营造出一个类似牛市的走势来,进而继续刺激散户的入市意欲。

  这一点,在之前的博文《股市咋还不跌呢?》中已经讲过了,不过那篇稿子里没怎么说政府,今天就再说说政府。

  政府的看法比较尴尬。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为了展示力挽狂澜而不倒的决心和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的这个扶持政策,从“4万亿”到“产业振兴”、“区域振兴”,再到上海的“两个中心”、深圳的“综合配套改革”,数也数不完……

  而弄了这么多措施,总得有点效果吧,于是GDP、CPI、PPI,各种利好数据纷纷出台。

  但问题是,这些数据实在是太过专业,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买帐。这时,作为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股市,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本轮股市的发力,基本上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去年11月。而话说到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政府和机构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抬拉股市行情。

  当然,也可以说“机构是在政府的默许之下”,或者是“机构揣摩出政府的想法”,抬拉了股市。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二者之间又开始出现矛盾了。

  机构是资本当家,而资本的本质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寻找最大的利润”,所以当机构开始抬高行情时,他们希望的是迅速把指数拉高,一来是满足“在最快的时间内寻找最大的利润”这一条,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别人反应过来借势跟风或者抛货,避免自己被套其中。

  政府则不是这样考虑的,毕竟金融危机不是三五个月就能过去的,许多扶持政策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的……因此,政府需要的是一个缓慢的、不间断的、但是却一直在向上走的行情来配合整个经济环境。

  但如今这种如同过山车一般的涨法,明显是不能坚持很长时间的,而一旦冲得太高,后继无力之后的飞速下滑,带来的冲击将更具破坏力。

  于是,早在半年前,监管层就放话了:“股市到2800点是合理的。”而现在2800点已经近在咫尺,政府也终于出手了,宣布IPO即将重启,可惜机构看准了政府也不想股市大跌,愣是没唬住

  既然没唬住,这机构还一个劲的抬高指数,政府也就只好真的挥动起IPO这根大棒了。

  不过,这里面还是有玄机的,如果指数听话地能够在2800点之下徘徊,那么也许这根棒子就会轻轻地放下,随便弄两家小公司上市抵数;而如果指数一如既往地使劲往上冲,把政府逼急了,早晚是个死,晚死不如早死,那么IPO的规模就很可能很大、很急,数十家公司一拥而出……到时候,就看机构抗不抗得住这股冲击了!

  由此可见,现在的股市已经变成了政府和机构的角力场,而我们散户,最好就是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观战。

  当然,如果你也想下场帮手,那就得看清楚形势,帮对了,自然是大碗装金,不过要是一不小心帮错了,亏了血本也千万别埋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