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类似《中组部委托统计局进行干部任用满意度民调》(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3/175515924532.shtml)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经中央批准,中组部已委托国家统计局从2008年起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形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组织工作的具体意见、建议。调查将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中央机关、省、市、县、乡、村各层次的干部和群众中抽取近8万人开展调查。
这次从2008年7月开始实施的全国范围的民意调查,是对组织和干部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大监督,是对2006年7月中组部印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具体化,因而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誉为创新之举、破冰之为、试水之行(参见《喜闻干部选任满意度“民意调查”付诸实践》,作者倪洋军,http://china.rednet.cn/c/2008/07/15/1551117.htm)。尽管有人对调查结果能否公之于众不看好,但2009年4月29日,全国各大媒体还是发布了《8万人参加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4109/9218254.html)的新闻,正式公开披露了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对组织工作表示“很满意”的占21.36%,“满意”的占37.63%,“基本满意”的占30.71%,“不太满意”的占5.49%,“不满意”的占2.08%,“不了解”的占2.58%。还有0.15%的调查对象未评价。按照国际通行的民意调查满意度计算方法,即满意度=“很满意”比例×100+“满意”比例×80+“基本满意”比例×60+“不太满意”比例×30+“不满意”比例×0,满分为100分,经过加权计算,2008年度全国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为73.55分。
按照常规的满意度计算方法,分母是样本总量,分子则可由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这三个部分之和组成。按照这样一种评价尺度,中组部的这次调查,满意度可以达到89.7%(21.36%+37.63+30.71%)。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实际满意度却是加权计算的73.55分,这样一个与正面数据有高的绝不用低的、以及满意度只公布80%甚至90%以上的官场上的传统做法截然不同的处理,再一次刺激了中国公众的神经,一时间,网上网下再一次掀起了热议,而且持肯定与赞赏态度的占了上峰。综合截止2009年5月2日公众在网络媒体上的各种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阳光民调让人信服。
网友五彩泡泡在《阳光下的民调让人信服》(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220231.html)一文中写道:总体感觉,这次民调,过程透明、方法科学、数据客观,严格兑现了中组部初始作出的在阳光下运行的承诺,得出的结论可信、可靠、可用。一是阳光下晒得实。组织者从作出民调决策那一刻起,始终带着一种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始终带着一种改进工作的真诚和行动,始终带着一种对全民负责的情怀和理念,将全过程置于阳光下曝晒,全过程接受群众检阅,全过程经受实践推敲。二是秤盘星定得准。调查范围凸显广泛性,调查对象凸显代表性,调查内容凸显完整性,调查过程凸显规范性,增强了民调结论的可靠性。三是裁判员当得正。把实施权力充分交给专业性较为权威的第三方实施主体全程独立完成,保证了民调结论的可用性。网友井月之心在《认可中组部民调的两个理由》(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220095.html)中指出,这次民调由统计部门负责实施,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调查过程及结果的独立性。国家统计局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数据发布的主渠道,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借助的是国家信用,并且统计部门所作的调查及其发布的数据是有法律保障、并受法律保护的,这样也就自然地排除了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网友苍海一凡人在《“三无”调查让组织工作73.55分的满意度真实可信》(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68&subid=0&fid=188589)一文中写道,操作过程“无干扰”,被调对象确定“无预约”,问卷填写“无拘束”,让干部群众说了真心话,让这一结果真实可信。
2、有“问”有“答”彰显诚意。
网友:江中叶舟在《中组部愿意公布首次民调分 “破天荒”之举释诚意》(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218393.html)一文中写道:如果说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深入了解和把握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的真实看法和意见,主要是“问”的话,那么现在“原汁原味”向社会公布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则主要是“答”。民意调查有“问”有“答”,中组部此举彰显了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阅的诚意,体现了对群众对组织工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尊重,展示了切实改进组织工作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决心,表明了作为党的建设重要职能部门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责任。
3、没有达到满分彰显一种坦率。
网友华枝春满在《为一种坦率而喝采》(http://bbs.news.163.com/bbs/shishi/130986926.html)一文中写道:73.55分这样一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怎样的信息呢?我认为,它除了说明在接受调查的8万名受访者的心目中,全国组织部门的工作还没有达到满分,他们的工作还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和空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说明这项调查已经基本可以达到找准问题所在、理清矛盾焦点,从而促进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用更好的工作来赢得群众信任的预期目的。能够勇敢地正视自身缺陷的人,是一个自信的人,而一个在正视自身缺陷的同时还敢于诚实把自己的不足之处展示在众人眼中的人,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面对公布出的这些数据,我想,类似的话套用在组织部门身上也相当合适。
4、如何看待73.55分的满意度?
网友白天能懂夜的黑在《组工民调分该怎样看才科学》(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218394.html)一文中写道:满意度与调查对象对民意调查工作的认知程度明显相关,如果调查对象对这一工作毫不知情,填写问卷时难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调查对象对组织工作的知情度、利害相关度也必然影响满意度,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消除。因此,对这个73.55分的满意度,就像看待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既要重分数,又不唯分数;既要看到这次民意调查的科学性和公信度,也要看到影响满意度高低的偶然因素依然存在;既要看到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总体满意从而坚定做好组织工作、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信心,也要看到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还有许多新期待新要求从而更加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5、以分为镜。
网友飞鸟集在《以“分”为镜可以鉴清浊》(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90429/15458063.html)一文中写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笔者强烈希望组织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次民调结果,使满意度的这个"分"成为一面镜子,并通过这面镜子来照一照组织部门在自身建设上还存在哪些问题,照一照干部工作在选人用人上还存在哪些问题,照一照组工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哪些问题,真正做到以"分"为镜鉴清浊、明得失、正衣冠,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组织工作公众参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组织部门公道正派和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新形象。
6、标本意义。
网友山花已烂漫在《中组部满意度测评的标本意义》(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9219657.html)一文中指出,勇气、真实、民主、透明、创新,几种元素叠加在一起,使中组部的这次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个标本,其内在意义远远大过了满意度测评的本身。网友奥巴牛在《为“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喝彩!》(http://www.zyol.gz.cn/wenzhang1.php?id=189164)一文中写道,我们希望民意调查不止步于组织部门,希望能有其他的部门群起而响应,拿起民意调查的尺子,用"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刻度,经常来量一量自己的工作,测一测自己的队伍,真正让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冷暖在一起,血肉紧相连。
本次调查开始的时候,一位网友曾在《中组部民意调查:这么多的不看好?》(http://www.xici.net/u13282416/d74326601.htm)的帖子中表达了自己的三个不看好:一是对民意调查所得出结果即“群众对组织工作满意度”不看好;二是对调查结果能否公之于众不看好;三是对有多少部门能跟进不看好。在他看来,如果调查结果不会很“理想”,依中国当下官场的习惯思维,只在“内部参考”就很顺理成章了。他还举例说,好多“民主评议机关作风”都没有公布结果,经常是评表一交,就成了太监文章----下面没有了。其实就是因为评议结果让有些人难看。对部门跟进的问题,他认为,这样的民意调查,发乎于部门改进自身建设的动力,一个部门如果安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断然不会自找麻烦的。有理由相信,很多部门更愿意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所以,除非中央强力推动,否则中组部只能是悲壮地孤军奋进。
如今,中组部轰轰烈烈开展的这次民意调查已经告一段落。上面这位网友的三个不看好,似乎只剩下第三个即部门跟进还没有更充分的证据让他改变观点。但是,我们还是从中组部的这一做法中看到了中央对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的高度重视,看到了中央高层对民意的正确理解,以及对满意度的韬光养晦、留有余地、不讳疾忌医之举。这种示范效应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把百姓的感受作为评价和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不以片面追求过高的满意度来炫耀自己的政绩,也不以隐瞒过低的满意度来规避自己的失误,从而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努力把各项关乎民生的工作做得更好。
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公众反应述评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