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多米诺骨牌


  如果把国家管理类比为企业经营的话,其中共通点就是维系收支平衡(最好收入大于支出)。政府收入就是税负与收费,支出就是行政费用与公共开支。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政府收入随着税费减少而萎缩,但是行政开支却由于救助对象的变多而增大。过去应对这种入不敷出的方法就是开动印钞机,于是在短暂的报表平衡背后却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危机。现在更多地采取发行债券的方法,不过由于债券的来源是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又可能抑制消费而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美国人因为拥有世界货币的权利,于是通过向境外发债的方式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既稳定国内消费又能应付政府开支。不过现在这种作法遭遇了矛盾的总爆发,一场震撼全球的动荡也将持续一段时间。有些人曾建议中国对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思路非常不错,能否实现还要看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程度,后者关乎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危,还需要多费思量。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应对财政收支不平衡,只有开源节流两种途径。在节流方面笔者认为始终大有潜力可挖,而现在做得十分不够,一些稀奇古怪的报销单据时常在网络上曝光。开源一方面是查处跑冒滴漏(最近税务部门压力颇大),另一方面就是开征新的税种。最近几则消息值得我们重视,环境税、物业税都进入到议事日程,而关乎地方财政的资源税也上报国务院。这里简要分析一下物业税,这个税种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是受到来自地方政府及房地产业的反对,一直未能落实。按照物业税的初衷(有幸曾聆听起草人之一授课),征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投资型房地产,估计未来这一主轴也不会发生变化,否则房奴们的负担更是雪上加霜。投资型房地产多数运用银行杠杆,其风险程度较大,也容易造成金融体系的问题。在一轮刚性消费集中释放后,势必引发房地产行业的继续调整,那些新建和在建项目未来遭受的冲击将最大,或许会有一些烂尾楼出现。希望随着政策逐步落实,房地产商能够多些过冬的资金,炒房者也能借机脱手解困,当然银行也能会为潜在的坏账减少而松口气。显然,物业税的研究和择机开征是与去年政策一脉相承的,通过遏制投资型住房的炒作稳定金融体系的意图并没有发生变化。该政策势必对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前景产生影响,优胜劣汰是根本,对于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过度保护势必要国家和消费者承受更为沉重的代价。如果消费者可以降低房地产的支出而用于消费领域,则对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则是重大的贡献。从这点上讲,物业税的择机征收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事情。对于近期入市的房地产消费者,或多或少是为国家和房地产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尽管政府没有公开表示政策的变化,但是我们从其实实在在的动作及常理推断,就能知晓信贷政策实际在调整,房地产政策也在收紧,IPO大门开启更是政府希望通过融资渠道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实体经济上来的信号,这一通道将不会因为股指的下跌而改变,否则前期活跃市场的努力就白费了。这个阀门的打开意味着当前市场已经不是资金只进不出的单边市,沉醉在牛市梦中的投资者应当清醒地对待。从市场调整的路线图上看,高溢价发行将受到二级市场的抑制,而低溢价发行反而又会影响到场内同类股票的估值。在没有大量资金涌入的情况下,基金出于资金配置的需要,也会适当抛售部分权重股票而为配置新股预留空间。千万不要等到切身感受到资金流出才做动作,股市讲求的就是预期,短期股指涨跌通过收放权重股则能达到目的,而较长期间的趋势则是难以被逆转的。

  市场总是在与人们开玩笑,把正确的包装成错误的,或者把错误的包装为正确的,让人们不断在自我怀疑、否定和犹疑中,最终犯下大错误。当昨天绝地反击中失去清醒之后,今日或者昨日追入权重股的投资者又遭到了昨日护盘资金的回吐。在人们认为IPO不过尔尔期盼今日大阳时,却发现再一次落了空。热点如此游弋,本身就说明了市场的不稳定,房地产政策的倾向让人们嗅到了风险。今日股票大部分时间红多绿少让投资者心情不错,不过也要看到这些二三线股未来空间从估值上看极为有限,多数还会有较大的下跌空间,今日盘中上涨也就是对连续下跌的反抽动作。虽然买进卖出的炒作任何时候都不缺乏机会(少有散户可以把握),可是中线建仓时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仍然是遥远的。

  不论是股市、还是楼市,政策都由呵护转向了正常,查处违规更加大了力度。因此这两个市场从低迷到亢奋也会随之冷却,最终决定他们价格的还是供求关系与其内在价值。与机构处于同一位置的散户投资者要珍惜这种机会,万不可被短期涨跌迷惑。有些时候大资金也需要给政策面子,不过更多的是为自身利益着想。一猛子跌下去,大象们肯定不如猴子们跑得快,所以要画个饼给予希望,继续高位震荡的游戏。

  尾市放量杀跌跳水说明有人已绷不住要兑现,多米诺骨牌开始倾斜,又有多少股票可以幸免呢,耐心等待观瞧吧。只要有人带头先走(难以看到未来空间),就会出现连锁效应,维持人气的做多阵营就是这样被瓦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