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四大问题的思想基础之二:方向不变原理


解决四大问题的思想基础之二:方向不变原理

    方向是五构素之一,但作为控制物体沿测地线运动的方向具灵魂效应,其特殊地位为经典世界观所忽略。

(一)方向的本质

方向是虚物质的一个本质范畴,要认识方向本质就要弄清虚物质概念。虚物质定义为:支持物体沿着测地线方向实现消费体系的超微量子;由之产生的问题基础论点和由之形成的531理论发生中和反应时,才能实现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最佳途径。虚物质主体为物性人性而范畴是除实物质与力热之外的所有事物、现象的总概括。方向不变原理定义为:宇宙中微观量子级粒子运动的方向是莫名其妙地变化着的,但由量子构成的所有相对的大尺度物体在实现其消费体系过程中,其诸种形式的无穷可变方向之和均等于沿“测地线”方向运动的一个最佳有限值(不大于成熟期当量值)。从路径的角度上说就是,在弯曲的大尺度时空中,物体运动轨迹长度为测地线长度。光速不变属方向不变中的宇宙“常量”之一,在弯曲时空中,光子运行的方向就是测地线。

虚物质与方向不变原理二个定义关键点是:超微量子、沿“测地线”方向不变、微观世界绝对自由。即虚物质控制物体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不变;又是虚物质支持着量子无限自由地运动。因此,虚物质在宏观世界的最大特征是方向不变而体现在微观量子上却是不断变化的(量子物理学揭示了量子是绝对自由体,即微观量子的运动神出鬼没,时而莫名其妙地出现时而无缘无故地消失)。这就是说,方向的不变与变化是虚物质在二个不同空间层次中的具体表现,而不变与变化、对称与不对称等又是亚于方向不变原理的宇宙特征并属虚物质范畴,所以方向的本质就是虚物质效应。

(二)方向不变的表示法

设沿测地线运行的角度为基准角,假设为0,则方向不变原理可用二个方程表示。一是平直时空中的角和方程,即Tr=∑θi=0 i=123……);二是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函数,根据变分原理,Tr=ds →δ∫ds=0 (δ2ds0 )。式中Tr为方向,θ为角度变量,s为测地线上的路径距离。需要注意,这里指的测地线是最佳轨迹不一定是最短轨迹。测地线在弯曲时空中往往不是最短轨迹,如长江水流线应是捷径即一条自然测地线,却是弯弯曲曲的长程线,在地球仪上,从长江源头到大海入口划出的几何最短曲线远比长江水流线短得多。

(三)方向、命运与测不准

方向是物体生命所在,方向不确定则无论多么好的条件和组合都是枉然的。我们一直认为,对任何事情的成败都可以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其实不然,因为所找出的原因往往具有二面性,成败都可以同它扯上联系。成败的真正原因就是我们以往分析不到的而认定为命运的更深层次虚物质潜在。所以按能力水平按环境条件往往得不出必然的预想结果。一项万事具备的工程就是成不了气候;相反,世上出乎意外的惊人事件频频出现。当然,有些人类认清了可以掌控的事物,从条件还是能预测结果的,如日常生活工作可以按计划进行。这表明,我们在宏观范围内根据所掌握的规律、理论和技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从而可以有为而理;但我们尚未把握微观、宇观世界,把握不了命运,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虚物质世界,对控制事物灵魂的掌握还有待于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