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建,河南父老就认为农业是邦本,但中州闭塞,生产落后,民生凋敝,改进农林事业,增加地方收入,是富国利民之要图,故创议设立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为振兴、发展河南农业教育,在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著名农、林科专家吴肃负责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这是河南农业大学的起源,也是河南农业大学校训——“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根本。在河南农大讲学的日子,我一直在琢磨这八字校训,并围绕“蒋伏利——传统经济学批判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思考”这一讲题,对APP中国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的范本意义作更加深刻的本源梳理。
查河南农大校志,一九一三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始招生。招收农、林、蚕预科共三个班,每班学生60名。虽然,今天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仍只有林学系一根独苗,但是,今日之河南农业大学,拥有农、医、理、工、文、经、管、法、教九大学科门类46个本科专业(方向)。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2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学校先后主持完成了小麦、玉米、烟草、能源、泡桐、畜牧、农业科技开发等重大科研项目。每年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这其中也包括APP中国。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百年名校河南农大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九二七年,河南省主席冯玉祥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在河南教育界人士一致请求下,开始筹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并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一九三0年,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同年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入。一九三八年,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析出,并入陕西武功国立农林专科学校,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大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同年,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入江西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合并入华中农学院。一九五九年,偃师小麦学校并入河南农学院。一九六0年,郑州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河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一九七一年受文革打压,河南农学院被迫搬到许昌办学。一九七五年,河南农学院又被迫改名为许昌农学院。一九七九年恢复“河南农学院”校名,并分批返回郑州办学。一九八四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大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成长的曲折与艰难。在比较层面,作为河南农大黄奕聪奖学金的提供者,金光集团APP创始人黄奕聪先生,七岁时随母亲从福建泉州的偏僻山乡大罗溪村南渡大洋,抵达印尼望加锡,与父亲团聚。后因战乱辍学,帮父亲打点小本生意。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荷兰殖民军卷土重来,印尼人民展开了民族独立斗争。当时各种食品及日用品奇缺。黄奕聪筹集到一笔款项,开了一家食杂店。一九四八年,开始经营椰油生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黄奕聪转行加工贸易,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椰干商。一九六二年黄奕聪在雅加达创办“金光公司”并立志要让金光公司“光芒四射”,“做出一番大事业,为社会做大贡献”。一九六七年,印尼政府动员华人积极参与经济建设,金光公司乘着历史赐予的机遇,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九六八年,金光公司和三林集团合股筹建“比摩利”椰油炼制厂,此后几年又陆续并购、扩建了几家油厂,市场份额达到60%-70%。一九七二年,金光公司收购一家小化工厂,成立集伟化学纸业有限公司,此后不断扩大浆纸业生产,逐渐成为公司主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金光集团纸业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1/3以上,改变了集团食油业为主业的格局,并使印尼从一个纸张纸品90%靠进口的国家变成大量出口浆纸的国家。从一九八二年起,金光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一九八三年,金光集团收购印尼国际银行(B11)大部分股权,开始涉足金融业。至此,集团形成了制浆造纸、金融、农业及食品加工、房地产四大主导产业的格局。
从往事回到现实,河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黄德东教授说,河南农大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积淀形成了“明德自强 求是力行”的大学校训。历代河南农大人正是在“厚生丰民”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秉承校训,自强不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以坚定的信念、惊人的毅力履行着为“三农”服务的责任,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应有贡献。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很难开展了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高、稳、低、优协作攻关研究,为解决河南九千万人民乃至全国的温饱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21世纪,河南农大主持的“国家粮丰工程”项目,创造了黄淮海地区小麦、夏玉米超吨半粮的超高产历史,为河南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并突破1000亿斤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其办学历程,从一九一三年创办林学和农学学科,一九二七年创办园艺学科和畜牧兽医学科,一九三二年组建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学科……,到二00五年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直至二00九年成立河南省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河南农大沧桑巨变,达成了腾飞的预期。距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的“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也就一步之遥。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金光集团APP的起飞与河南农业大学大同小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黄奕聪先生退居第二线,由长子黄志源先生接班,担任金光集团第二代掌舵人。黄奕聪先生寄希望于继任者:“将金光集团持续发展壮大,立足亚洲,胸怀全球,有计划分阶段地进入国际市场。” 为不辜负创业董事长的嘱托和希望,黄志源先生首先在印尼本土加速了发展的步伐,并于1994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sia Pulp & Paper Co,Ltd.,简称APP),次年即在纽约挂牌上市。与此同时,自1992年开始,金光集团APP开始在中国展开战略性投资行动。当时报刊上有专家撰文称这是“中国纸业发展的分水岭”。尤其是林浆纸一体化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引入,为中国纸业发展开启了尘封已久的未来之门。
这种开创性意义,诚如本人在“蒋伏利——传统经济学批判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思考”讲座中所指出的那样,APP中国率先在国内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实施造纸工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并在林浆纸一体化的关键链环即科学发展人工林环节,以产业拉动方式积极带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一是通过在农村创造直接就业机会和公司+农户等方式让农民增加收入;二是通过造林、修路、架桥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三是通过捐助农村基本生活设施、文化教育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和农村教育质量;四是通过引入新的发展模式、新的致富理念和新的农林科学技术,带动农村走上长远发展、科技致富的道路。
河南农业大学按照《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特别设立“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通过采取专业、辅修和选修三种形式,将专业基础课与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专业课程和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课程紧密结合,定向培养服务“三农”的专业“大学生村官”。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推进作用,与APP中国林浆纸一体化实践对农民脱贫致富的拉动作用殊途同归,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