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诱是海峡统一大业的南辕北辙之策(5月19日)


利诱是海峡统一大业的南辕北辙之策

——兼论王毅在2009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海峡两岸  海峡论坛  惠台新政八项细则  加塞  四等公民

 

本人素来不很喜欢探讨政治与军事话题,特别是台海等问题,总感觉政治就是老年人之间无休止也无成果的开会,军事就是愤青到了剑拔弩张时候的热血沸腾,或者太烦或者太闹。

但某些时候也会关注类似的话题,并说几句简单的话。

2005年在某个挚友相邀之下,本人曾经借助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而策划海峡两岸的汽车拉力赛的方案,以求对推动两岸统一的进程进到微薄之力,虽然那个方案最终被某些政治成熟人士讥笑为存在某些异想天开的因素,但毕竟那表达了本人对海峡两岸统一的翘首期盼之情。而且扣除政治因素的话,那套方案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确实具有相当的可执行度。

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国民党时任党主席吴伯雄来大陆访问,本人在其间写了《汶川地震会成为两岸统一的催化剂吗?》一文;另外在本人在20081013日又写了《全球金融风暴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时机吗?》一文,当时正值金融海啸刚刚引发全球性的恐慌的时候

 

个人认为,其实那些天灾与动荡都为两岸统一提供了和平统一的良好机遇。

与所有热爱和平与统一的同胞一样,本人一直在期待着海峡两岸的统一尽快到来。但不能不说,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的这一年之间,大陆对台湾所采取的怀柔利诱政策,正在贻误统一的最佳时机,20年前的动乱,本人就曾经在事情没有演变到剑拔弩张、不可收拾的时候断言,所谓的学生运动注定会失败,最终证明,那结果是被本人言中了的。

假如海峡统一问题不幸被本人言中的话,一切暂时的歌功颂德与歌舞升平都会成为类似毒品的自我安慰,而我们都将成为历史与民族的罪人。

 

在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后,海峡两岸的和平进程不能不说取得了重大的改观。不管是“胡六点”还是“温五条”。

    前段时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又为新形势下加强闽台交往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首先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将在对台经贸、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实行更为灵活、更为开放的政策。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两岸民众交流迈上新的台阶、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全力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时温家宝曾深情地表示:“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马英九对温家宝的深情表白是很理性的。

马英九在515日表示,目前不适合邀请,等到两岸成熟到有一定条件后再来考虑。看得出,马英九更理性,更现实,毕竟温家宝此言不仅可以起到倡导更多的大陆客人去台湾旅游、投资的作用,更是在为自己下一任的连任从政治到经济上做铺垫。因为政治上会得到大陆的支持,经济上会得到台岛民众的支持。

(据说温家宝的深情表白至少会增加60万人到台湾去看看,即使仅仅每个人平均花一万元人民币,对台湾都将是60亿人民币的收入)

当然,大陆对台湾的大力支持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516日的海峡论坛上说,“这些年来,我们根据中央确定的对台方针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解决攸关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便利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帮助台资企业在大陆生根发展,相继出台了70多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随着两岸交往领域的扩大,交往程度的深化,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台湾民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王毅还提出了“惠台新政八项细则”。

在主流观点看来,这些举措都是符合民心与民意的,但本人更希望从非主流的角度,从大陆的民间百姓与企业家的利益角度,对其所提出的八项细则分别简要评论:

 

一、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商务部、国务院台办今天(516日)将正式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的办理程序。大陆主管部门近期将有序组织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海洋运输、公共建设、商贸流通、纺织、机械、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赴台投资考察,依据双方确定的优先领域,进行企业洽商与项目对接,推动赴台投资取得实际进展。我们还将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陆机构、企业单独或与台资企业合作,在台湾举办培训会、洽谈会、展览展销会、商务合作等活动。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是在拓展资源?还是在为台湾的企业提供新鲜的血液?这是显而易见的。

台湾不管是在土地面积还是人口、都有很大的制约因素,就连来自台湾的营销专家都很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说大陆的市场像海洋,台湾岛的市场只能算是内陆的小湖泊”之类的话,而在消费拉动所产生的价值也势必微乎其微。从本质上看,大陆更多的是看借国民党执政而针对台湾通报进行的经济救济,并帮助台岛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罢了。

但从生活水平的对比上看,大陆与台湾谁更需要那种“救济”呢?

倘若这真的是绝佳的机会,是否会给予大陆的民间企业平等的机会?即使给予了平等的机会,就真的是大陆企业的福音吗?难道在中国大陆已经找不到投资机会了吗?)

 

二、扩大对台产品采购。

大陆主管部门将组织农产品采购团,于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赴台采购水果、蔬菜、水产品及农产加工品。大陆还将由有实力的企业组成采购团,于今年5月、6月、7月三次赴台,洽商采购台湾工业消费品、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深加工产品和特色工艺商品。我们还将支持和帮助台湾在大陆举办促销活动。

这是对台湾相关产业的实质性支持,毕竟采购是要花钱的,那么是花谁的钱?

假如大陆的相关产品跟其形成竞争,那么竞争在加大市场选择余地的同时,却又会造成相对的不公平竞争;在争夺大陆刺激出来的消费所拉动的百姓消费支持中,这是否是另一个“加塞”的人,是否会造成对大陆的相关企业更多的不公平竞争呢?

 

三、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并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

大陆各地台办将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为台资企业提供协助,推荐符合资质的台资企业参与到当地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大陆主管部门也将尽快提出参与企业资质和台湾相关专业人士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

台资企业参与大陆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相对于大陆的民营企业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原本在参与国内重大国有工程项目的竞争的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就处于“三等公民”的尴尬境地,排在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与实力雄厚而又深谙中国政府公关真谛的国际化的企业之后,如果有了后台关照、有了政策扶植的台资企业的参与竞争,是否会沦落为“四等公民”的境地?

谁会支持台湾企业?下到各地的对台办,上到王毅、陈云林,再向上的贾庆林、温家宝、胡锦涛,谁不会开绿灯呢?

而台办作为对台事务的代理人,更是以促进台湾企业的有效进入大陆揽活儿为政绩,其发展方向显而易见。

 

四、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本着健康有序、规范管理的原则,逐步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增加赴台旅游人数,进一步促进两岸旅游双向交流,今年内争取超过60万人次赴台湾旅游。

既然旅游是双向性的,为什么要强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而不向台湾人士推广大陆丰富的旅游资源呢?既然中国的文化是包容性的,为什么不能把区区海岛的人员吸纳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呢?

“五代”时候的石敬塘由于认比自己小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被正史称为“儿皇帝”,并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那个年轻的爸爸,虽然这从中原的角度是奇耻大辱,但得了燕云十六州的契丹族逐渐被汉化,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虽然有些无厘头的嫌疑,但有此前辈的指点,把台岛的人吸引到大陆,让他们乐不思台,应该也是实现两岸统一的解决思路之一。

CCTV中文频道的名牌节目《海峡两岸》,是以台湾问题的及时报道与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日播节目。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这档节目正在成为台湾旅游、农产品等行业的宣传喉舌。同时我们感觉到的也是站在台湾利益的立场,仅仅单向性地向大陆兜售其旅游、农产品等资源,为什么不能吸引台湾人来大陆旅游?

 

五、推动协商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大陆方面愿意以积极和开放态度,与台湾方面商谈签署符合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方面将加快基础研究与准备程序,并愿以适当方式与台湾方面就此进行接触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争取尽早展开正式商谈。

关于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马英九对台海两岸方面所持的态度依然是:“先经济、后政治”,有急迫感,没有时间表,越快越好。如果2012年能够连任,而政治议题有迫切需要协商的话,他不排除触及。这又印证了马英九在政治方面、战略思维的成熟与老道!

 

六、进一步向台湾居民开放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项目。

新增统计、审计、价格鉴证师、社会工作者、国际商务、土地登记代理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企业法律顾问、注册安全工程师、勘察设计领域的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等十类共11个项目。

为台湾相关专业人员在大陆提供优厚的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前提下,吸引台湾人士来大陆就业固然会给大陆企业提高规范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势必会让已经面临残酷的就业局面的大陆从业人员带来雪上加霜的局面。

 

七、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

大陆方面在原有批准设立11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上,新增设立福建莆田仙游、福建三明清流、安徽巢湖和县、江苏淮安淮阴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就是把台湾“优良”品种的农业产品在大陆设立试验田,从而缩短来大陆的路程,这势必要分流所刺激出来的大陆的消费,当然,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一家”的角度,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大陆,也是对大陆农业现代化的大力支持,任何对利益上的斤斤计较都有“小肚鸡肠”之嫌。

 

八、许可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试点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多年罕见,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相互扶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开拓两岸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前景。

为台湾来大陆的人员提供法律服务,那从积极的角度是提高服务质量,但从消极角度来看,只能说是——肥水不流大陆田了。

 

评论完这八项细则之后,就再多说几句:

在民进党执政的时候,大陆还曾经传出过“不排除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声音,但国民党上台之后,大陆对台的态度基本就是没有威逼只有利诱了。

 

综合来看,利诱策略在推进两岸统一方面,只会是南辕北辙的效果,原因有三:

一、台湾原则意义上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市场经济领导下的社会,那从本质上看只会是贪婪的,而非遵循血浓于水,义大于利的心态。而且马英九执政以来,其不独不武不统的“三不”战略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二、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所筹备的“亚洲版北约”的羽翼逐渐丰满,这些国家与地区几乎没有希望看到两岸统一的理由,强大的中国对任何国家都会是威慑因素。印度已经研制了航空母舰,澳大利亚新的财年又提出了700多亿美元的军事预算,日本自然就更不用说了,而这些国家在亲美立场上从来都是很坚定的。

三、中国自古就是重承诺、讲信义的大国形象,对外政策也是遵循长期稳健原则的,特别是对台关系上,从逻辑上讲,当前大陆方面由于国民党执政所传播的放弃武力的态度(即使是不再提示、强调了,都是一种态度的表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了,不管台湾下一届的以及随后的执政者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大陆对台政策从利诱变成威逼,甚至动武,不仅要照顾到百姓的利益,更要照顾到政府的形象问题。

 

任何形象工程在利益上都是得不偿失的。一个人在如沐春风的时候,自然可以多散发一些亲和友善的信息,但当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是否还可以顾及一些风度呢?

 

台湾正在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寄生虫。大陆去台湾的游客、台湾向大陆销售的农产品,以及大陆到台湾的投资,正在形成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三大支柱。这在投入与产出相比是否合算呢?从康熙年间举国养“三藩”,到雍正年间举国养年羹尧,现在我们是否有举国养台湾之嫌疑呢?

假如让岛内人越来越感觉这种寄生状态是不错的,并在不断加强这种信念,就更加重“统一派”在倡导统一时候的难度与舆论压力,自由而被人养的滋味比归顺而成为附庸的感觉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且不说军事力量对比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就连心理因素都在朝不利于统一的方向倾斜。

 

当然,我们不是一定倡导武力统一,而且以上之所述难免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嫌疑,但所提出的原因和没有提出的原因真的存在的话,两岸统一怕又不知道要拖延多久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何时才能看到海峡两岸的真正统一!

——我们是否都将成为历史与民族的罪人?!

 

贾春宝

2009519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1:胡六点:

“胡六点” 200812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胡锦涛主席提出对台的六点建议: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温家宝总理五项重要举措

温家宝418日在海南博鳌会见前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说,我们已就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积极主动行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二是扩大对台产品采购;三是鼓励台资企业到大陆开拓市场;四是增加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五是协商建立符合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我们希望台方为大陆企业到台投资提供便利条件,为大陆商品入岛开放市场。

 

3:海峡论坛:

海峡论坛于2009515日至22日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隆重举行。海峡论坛是在已举办三届的海西论坛基础上发展扩大并更名的。本届海峡论坛的共同主办单位有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商务部、文化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旅游局、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台盟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中国贸促会等10多个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海峡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和论坛大会、两岸经贸合作交易会、海峡文化艺术周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等。论坛由两岸50多个部门联合举办,来自两岸的上万人士参加,台湾25个县市、20多个界别全都派出了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