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笔者批文:
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都已经是八十高龄的人了,本想应该尽享天伦、颐养天年也就罢了,谁知却偏偏要搅动簧舌抛出一些奇谈怪论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似乎总是担心人们会把他忘记似的,从而落得了一个晚节不保,遭人唾弃的结果。
2007年7月25日,茅于轼发表《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评论后,曾引起大多数网民的抨击甚至谩骂。2008年1月5日,这位老经济学家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要使穷人变富,你得保护富人。在演讲中,茅于轼还旗帜鲜明地表示,站在全社会的角度,他赞成提高高校学费,也赞成电费提价。对于此论,茅于轼再次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本想年迈的他应该有所反思、迷途直返了,结果却令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从而将自己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引起了社会的一度恐慌。对此,笔者曾撰文《茅于轼:请尊重你的舌头》以提请茅先生不可肆意造次,然而结果并非如笔者所料。2008年3月,茅于轼再次撰文《大家骂开发商不骂政府是愚蠢的》,实在是让人感觉茅先生的确已经昏花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
平心而论,茅于轼在《大家骂开发商不骂政府是愚蠢的》一文中站在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讲述了房地产企业的尴尬与无奈,剖析了政府垄断的弊端种种,从深层原因揭示了中国房价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弊病所在。这些固然是值得首肯的。然而,这些难道就是一个作为公众人物的经济学家公然倡导民众辱骂政府的理由和依据吗?“不骂政府是愚蠢的”,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只有辱骂政府才是聪明的智者”呢?房价居高诚然有行政手段干预的原因,但剖析出原因以后及时建言献策督促改进不就得了,何必非要“骂”呢?“不骂是愚蠢的”,骂了以后就能解决问题了吗?难道这就是作为公众人物、经济学家、知识分子的舆论导向和信仰引领?
笔者一直不晓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评论当今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冠着多种头衔的所谓的什么“学家”、“教授”、“研究员”、“评论家”等等。或许叛逆与蛊惑永远都是中国“文化人”的性格与特色,所以批判与漫骂就总是与这些“文化人”相伴相生。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投枪是匕首的话,实不为过,因为在那样一个濒临国破家亡的年代里,没有投枪没有匕首,沉睡以久的病狮如何能够睁开惺忪的眼睛?而现在呢?不少的知识分子竟然无聊地忽略泱泱中华屡屡创举于不顾,也以敬效尤、哗众取宠地妄言国事家非,真是国之不幸,民之不幸也。他们辱骂当今的政府,攻击时下的体制,其言辞内外,多有不恭;论调上下、斯文不存。再加之笔力之浅薄、言语之淫荡、辱骂之露骨,立场之混乱,实在是看不出一点点知识分子的样子。尽管茅于轼在《大家骂开发商不骂政府是愚蠢的》一文中没有出现什么过于淫荡和不恭的言辞,但就其“不骂政府是愚蠢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其不甘寂寞、哗众取宠、信仰不古的蛊惑民众之心和誓与政府对敌的叵测之意!
中国的学者在过去是是很受人尊重的,现在的学者是怎么啦?类似茅于轼这样的谩骂者,他们把所谓知识分子的责任挂在嘴边。但是他们又何曾晓得,这样漫骂就能让中国国富民强了吗?他们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吗?按照他们提倡应该肆无忌惮地辱骂的说法,老百姓所说的“有知识,没文化”,用在他们身上是不是更合适一些呢?那些不知好歹的文化人,什么学家、教授、研究员、批评家,靠政府微薄的工资吃茶饭的一拨“闲人”或“庸人”,常以不屑一顾的语气说东道西、闲话彼此,这本不关我等俗人之事,但如今他们这种亵渎人类灵魂与公然蛊惑民众与政府为敌的行为既有背于人伦道德,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种种障碍,实在是厚颜无耻、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真的不晓得,在他们倡导的漫骂政府以后,他们又将会把他们的“投枪”与“匕首”对准何方何人?
奉劝那些已经濒临精神错乱边缘的暂时还能够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文化人”:请你还是平静下来理性地反思一下吧!为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了礼教、圣德的捍卫与尊崇,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与繁荣,千万不要“疯狗”咬人般地辱骂自己的祖国和他人了,否则,你将失去“文化人”应有的人格与尊严!
第三次提醒茅于轼先生:请尊重你的舌头!
(李吉明2009年5月10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