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单位


      单位,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曾像摇篮一样给人以温暖,也曾像绳索一样束缚着人的手脚。人们听从单位安排自己的生老病死,亦将个人的一切奉献给单位这个大家庭。在旧的体制下,一个没有单位的人,是很难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在单位之中,庸人与才干也很难区分,因为在槽枥之间,千里马与驽马是无法区分的,所以,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也一个样。

      如今,虽然“单位”的观念正在淡化,束缚人的功能正在减弱,但一些单位的“旧单位”观念仍在起作用。如一些单位为了留住人才,便制定“土政策”,“要调出单位可以,但要交出你的住房,带走你的家属”。有些学校教师要考公务员,学校便以“考不上不给晋升职称”相要挟,继续束缚着“跳槽”者们的手脚。

      与此同时,单位之间等级观念和分配不公,也产生了较强的负面效应。在通常情况下,单位甚至是一个人的身份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权有钱的人,往往能够把子女、亲属安排到令人羡慕的单位,成为“上品无寒门”的现代版。单位,这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名词,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不公正的代称。

      过去,单位职工要考大学,甚至念函授都要由所在单位签署同意报考的意见;登记结婚,也要由双方单位开出同意的证明信。现在,这一切都已经废除了。今后,一个人升学和结婚,都不再需要单位决定了。这对于被“单位”二字困扰得一筹莫展,甚至被迫改写人生历史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解脱。

      现在,单位不再主宰个人的命运了。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而言,都是了不起的进步。不需要单位签署意见,既表示单位不再为一个人的前途设置障碍,也表示单位将不再为个人提供更多的保护。当单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担心:一只鸟儿离开了狭小但衣食无忧的笼子,面对无边无际的天空,它的感受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