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人民币汇率补贴出口工业了吗


低人民币汇率补贴出口工业了吗

谢作诗
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 邮编:110036
 
先从研究生面试中我提出的一个问题说起吧。
我问:“我们随机地选定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水平,然后把它固定下来〔盯死〕,经济可不可以维持〔达到均衡〕?什么条件下经济可以维持〔达到均衡〕,经济自我调整的传导机制是什么?进一步,怎样理解人民币低估补贴出口工业的说法?”这个问题的大致答案是:假如经济具有古典的特征(价格和工资能够灵活调整),那么经济就是可以维持的〔达到均衡〕。你将汇率固定,尽管是一个偏离均衡的水平,但是价格、利率等变量会自动作出调整,最终实际汇率是会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这也是我在《价格、短缺与过剩》一文章中表达的核心观点:我们能够改变名义变量,但我们可能很难改变实际变量;至少,我们不可能完全改变实际变量。实际变量总是要趋于呈现其本来面貌的。
不否定,经济不可能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古典特征,但是:第一,我们也不会随机选择一个汇率水平然后把它固定下来,让经济围绕它去做调整的;第二,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也不可能一点也不具有自我调整的功能。那是说,纵使我们选定的名义汇率(现在不是随机的了)偏离了均衡汇率,实际汇率也不会偏离均衡汇率太多的。那也是说,即使汇率低估补贴了出口工业,其补贴也没有名义上看起来的那样巨大。
不否定,汇率升值会让进口企业受益,相应地让出口企业受损,而汇率贬值则让出口企业受益,相应地让进口企业受损。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只是在升值和贬值的短期里才有这样的效应。长期里,既然汇率升值使得进口企业受益了,利润增加了,一定会引来新的进入者的,最终所有进口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市场上其可以获得的本来利润;既然汇率升值使得出口企业受损了,利润减少了,一定会有在位企业退出的,最终所有出口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市场上其可以获得的本来利润。长期里,既然汇率贬值使得出口企业受益了,利润增加了,一定会引来新的进入者的,最终所有出口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市场上其可以获得的本来利润;既然汇率贬值使得进口企业受损了,利润减少了,一定会有在位企业退出的,最终所有进口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市场上其可以获得的本来利润。那是说,无论汇率是低估还是高估,长期里,所有企业都不会因此而受益或者受损的,它们都能且只能挣得竞争市场上可以获得的本来利润。有什么奇怪的吗?这难道不是竞争的本来含义吗?
众所周知,中国的出口企业处在高度竞争的领域,不只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强大竞争,还有来自国际上其它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企业的强大竞争。所以,汇率低估补贴出口企业的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但是,汇率低估一点或是高估一点,对于作为产业整体的布局——是面向出口的产品(产业)更多一些,还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产业)更多一些——是可以有影响的。然而我仍然要十分强调的是,在一个充分就业的国家,这种效应才是明显的,而在一个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这种效应即使有,也一定是微弱的。不要以为出口多一点就让国内消费者受损了。至少,这个问题要放在一般均衡之中来看待,不是那样的简单。
本来,既然经济选择了外向的比例大一些,主要原因应该说是你内需本来就不足;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因为汇率低估所致。但至少,经济在当初既定的(可能是低估的)汇率水平下是实现了一种均衡的。现在,我们不是首先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而是贸然地、鲁莽地让人民币升值,那些外向的产业怎么办?难道它们真的因此能够简单地掉头向内吗?我们是否知道,我们的内需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度缺陷之所致(只是我们的制度缺陷在当初外需充足的时候被掩盖和隐藏起来了),而制度却不是一个像价格、利率、汇率这样可以自动调节的变量。知道的话,又为何不是首先改革制度,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而是贸然地升值人民币?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人民币低估是否供养美国的问题。相信我吗?纵使我们升值人民币,短期里美国人的消费支出可能会上升(我们未必因此而受益,至少长期一点看是这样),但是长期里,只要世界保持继续开放的状态,只要还有大量的劳动力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人的消费支出还会回归的。
最后,让我用一句套套逻辑得不能再套套逻辑的话来结束本文吧:每个人得到他只能得到的东西;每个人得到他本来要得到的东西。所以,打消用汇率来改变收入分配的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