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广告?
举一实例来说,或许更明确一点:广告费用如同电视机的包装盒,顾客在购买了电视后,包装盒一般丢弃成为废物(对于顾客来说)。道理就这么简单。
于是身处乙方的广告商们,为了迎合广告主的借口,不断发明各种广告工具、模式,如什么精准广告、分众广告、互联网广告.....来取悦广告主说:“我这个精准,适销对路,不浪费,不忽悠。”
广告主们都知道浪费了,却不知道具体浪费在哪里。
广告商们死不承认浪费,却想出种种方法试图证明没有浪费。
这就是当前广告市场的种种怪现状之一。
|
卖方 |
渠道商 |
买方 |
被迫型买方 |
一般产品 |
投资商 |
渠道商 |
顾客 |
|
广告 |
广告主 |
广告公司 |
无 |
顾客 |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广告的买方是“无”,所以按一般的商业链条规则,广告的商业链条是违反商业规则的:因为没有任何顾客愿意为广告买单。
那么广告商岂不是亏了?当然不会,羊毛只能最终出在羊身上,怎么能出在牧羊人身上呢?广告商最终会把“广告费”平摊在它出售的每一件商品上,并且把广告费美名其曰为“品牌价值”,因此它的最终顾客也就不一般了,叫做“被迫型买方”。
以免费电视为例,电视节目缤纷繁盛,甚至不乏大制作,成本是相当高的,而观众为此付出的观看费用却是“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因为有广告商在付费。于是,观众在看电视时没有足额交纳的费用,在购买广告中的商品时补齐了,甚至付出更多。
如果你对产品经销商说:“我不看电视,我也从不看广告,你卖我产品应该比那些看电视广告的便宜点吧。”人家会问你:“既然你从不看广告,你是怎么知道我们产品的呢?”你说:“我是路过,正好碰上了。我仔细咨询了你们的服务员,觉得不错!”人家会说:“对了,我们的咨询服务就是一种广告,感谢你的使用!”
或者你会说:“我什么广告都没看,也没有咨询,所以就直接看好你们的产品了!”
人家一定会乐了:“有你这样的顾客吗?”
在这里,顾客不能像上帝那样随心所欲,至少,不看广告的顾客是不被人信任的!
于是,天下的顾客就被一股广告“泥石流”裹挟着前行,广告存在就是合理的,由不得你不消费!
于是,在这种被动消费的广告横流中,各种泥沙俱下,鱼目混杂,名人代言,装模作样、胡说八道、漫天要价、丑态表演也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我们读一篇小说,是希望与小说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的,而不希望被打扰,或者我们在消费电视优秀作品时,同样是希望与作品中的观点、人物、情节是相印证的,而不希望被干扰。但是实际上做不到:我们始终会被众多的与作品无关的、"无厘头"广告轮翻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