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增加不代表汽车业就好过


  正当全球汽车业寒风劲吹,上海车展在春光四月如期而至。2009年上海车展规模和质量都创下了国内车展之最,逆势“风光”与今年备受经济低迷拖累的全球各大车展纷纷缩水形成鲜明对照。这其中,目前业绩下滑明显的跨国汽车巨头用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来参与这次车展。在参展面积上,比如梅赛德斯-奔驰展台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比上届扩大了600平方米;宝马展台的2500平方米也较上届增加500平方米;保时捷的参展从500平方米扩大至1000多平方米,增加了一倍多。在参加嘉宾名单上,大众董事长文德恩、戴姆勒的执行官蔡澈、丰田社长渡边捷昭、标致总裁柯澜、起亚社长郑义宣、法拉利执行官费立萨、三菱社长益子修等一大串的头头脑脑亲自挂帅上阵。

  目前跨国汽车巨头们,有这种表现,其实很正常。说白点,目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时候了。底特律车展可以不去,日内瓦车展可以低调,东京车展可以缺席,但上海车展是不能错过。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蛋糕。的确,当各大企业在全球各地遭受重挫的时候,中国这块蛋糕还有充足的饱和度等待填充,它具有的生命力和增长潜力不可估量。目前的跨国汽车巨头们想要有所逆转,不抓住中国市场,那几乎是不可想象。

  中国的汽车巨大的市场空间是通过数据来说话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月份国产汽车销量为73.55万辆,同比环比均下降,2月份达到82.76万辆,环比增长12.43%,同比增长24.72%,3月份国内车市火爆异常,销量一举突破百万辆。美国今年一季度新车销量仅为220.03万辆,中国一季度销量已比美国多销售近48万辆,跃居全球第一。今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很有可能达到1000万台,从而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尽管如此,中国只有4%的人口拥有汽车,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1%。在中国80%的客户是第一次买车,因此可以说中国汽车消费还将继续增长。上海通用一季度的业绩就表现得非常优异,让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通用汽车美国总部感觉到寒冬中的一丝暖意。一枝独秀的中国市场正在成为跨国企业巨头们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避风港。这样的市场,每个跨国汽车巨头都会心动。

  上海车展肯定只是跨国汽车巨头们,加大中国市场开拓力度的一个小环节而已。后续的更大的投入必然到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们最重要的主战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庞大的市场需求确实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支撑。为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消费的巨大遏制,跨国汽车巨头们会加强在中国的业务,充分利用中国汽车市场多样化的趋势,加大重点品牌车型在华的推广力度。

  目前在汽车业内,大家都在热议新能源汽车。跨国汽车巨头们肯定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这和欧美国家政府的主导思想相符。每次大的经济危机以后肯定是一次大的机会,而这次全球汽车业内的各界人士都认为,新能源将是下一次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这些欧美国家肯定希望更快的打造出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经济。但必须务实的看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个非常复杂的高科技技术,即使研发出来还会遇到众多社会设施配套的压力。所以新能源汽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研发出来的,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汽车巨头们将面临转型中的巨大压力。加上新能源汽车研发需要投入巨资,也将加大这些目前业绩不佳的跨国汽车巨头的财务负担。所以正确的处理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现有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本土市场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关系就值得跨国汽车巨头们好好思考了。

 

  当然,跨国汽车巨头们也需要冷静的全面看待中国汽车市场。尽管中国一季度汽车销量是创新高了,但有些主要指标同样表现不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一二月我国规模以上汽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204.13亿元,同比下降9.42%;利润总额为98.79亿元,同比下降50%;19家重点企业集团的利润降幅更高达59%,下降了66亿元。也就是说明,中国汽车业的相对火爆还是来自结构性的,尤其是1.6L排量以下的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的绝对主力。而跨国企业巨头们在这个领域,对比中国国产的汽车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在1.6L以上的空间,销售收入和利润和全球市场一样同样是下降的。所以跨国汽车巨头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全方位投入,才能确保中国市场成为利润和收入增长的主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