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危机!
我们的国歌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国歌产生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为什么歌词不改呢?因为要激励后人。危急时刻存在,我现在要说的,是汉语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此话怎讲?抄录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大约1000年前的汉语诗歌,有怪异词语吗?没有!其中每个汉字现在还都流通。但是,不用说普通国人,就是当今那些研究中国文学的教授们,恐怕也不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
为什么不能?因为汉字虽然没变,但汉语的习惯用法已经根本改变了,变得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此话怎讲?汉字是我们民族精神之魂。几千年了,中国人的情趣、信念、音乐、逻辑,就藏匿在汉字中。可是,恕我直言,汉字的精华,不是正在死去,而是已经死去。简单说,汉字正以超人的速度,迅速变成一种“外国文字”,好像是一门外语,此话绝非夸张。
一种语言濒临死亡的标志,是它的根断了,不是脑供血不足,而是根本就不供血。于是乎,今天的中国人,绝对不是古代的中国人,感情完全变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确还是一个崭新的民族!“崭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朝气,但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