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戴包包”咋爱“收藏”女人用品?


    记者4月16日从温州市委和市纪委获悉,经温州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温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党组副书记戴国森因涉嫌受贿4月16日被温州市纪委立案审查。在温州当地,有关戴国森被带走的信息早已不胫而走。有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人士透露,他被带走时,纪检部门从他家储藏室搜查出高档LV包数十个,房产证数十张,还有大量冬虫夏草等名贵物品。在温州当地论坛上,网友戏称戴国森为“戴包包”。(2009年4月19日人民网转自《燕赵都市报》) 

    大凡贪官“落马”时,似乎总能从其家中搜出很多东西。被网友戏称为“戴包包”的贪官戴国森,也不例外。纪检部门在他的家中储藏室搜查出大多是女人用的高档LV包数十个,房产证数十张,还有大量冬虫夏草等名贵物品。一个堂堂的国家干部家中收藏的不是“治政良方”,而是一些与其身份极不相符且极端奢侈的物件,不能不让人寒心、痛心。 

    数十个LV包、数十个房产证、大量冬虫夏草……贪官“戴包包”难道是个“收藏狂”?他又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去购买那些根本用不着的LV包、房产证、冬虫夏草等?很显然,那一切都是别人“送”的或向别人“索”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掉下馅饼。一些人之所以会“送”东西给你,一定是有“求”于你。而有求于官员的人,无非是看重你手中的权力,是想通过你手中的权力谋取、换取一些不义之财。经济开发区主任掌管着土地、开发、办厂等“特权”,和企业家打交道比较多,也必然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拉拢和腐蚀的重要目标。经温州市纪委初步调查,戴国森的主要问题是:一、他在自己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收受企业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二、利用职务之便,以低价购买商品房等方式谋取好处,涉嫌受贿,数额巨大。开发区主任的位子成了“戴包包”敛财贪赃的“金字招牌”。 

    当然,那些“送礼”之人、行贿之徒,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公然、直接跑到官员的办公室去送礼、行贿。通常他们会采取曲线救国的迂回战术,从官员的家属、子女等身上打开缺口。可以想见,那数十个LV包,绝对是冲着“戴包包”的女人去的。而一旦有了突破口,送礼之人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城掠池。一来二去,贪官的胃口也会逐渐变大,能收这个,也就能受那个,甚至从收受变成了索要,公开索贿。看来“戴包包”的雅号,十有八九也是因其女人而得名的。 

    不过,想想贪官也实在是可怜。自己不择手段贪了、拿了、收了那么多钱财、东西,舍不得用,也不敢用,只能在家中“收”着、“藏”着。而那些钱财、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因此总是有风险的。一旦外面风声紧了、与此财此物相关联的人“出事”了,被招出、供出后,还得统统“吐出”。温州一位知情人士称,戴国森案发和园区内某位温州企业家关联甚大。而这位企业家,之前一度被传与杨湘洪妻子游捷(3月31日被批准逮捕)案有关,当地纪检部门曾找过这位企业家谈话。有消息称,正是在这次谈话后,戴国森进入了纪检部门的视线。真所谓,不义之财不可得、身外之物不可贪。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藏得了一时,藏不了一世。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是自己的,不需要藏;不是自己的,藏得再深,也总有被挖出的一天。 

    为官之要,在乎为民。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懂得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的,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谋私利的。这里,奉劝每一位官员,将心思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道上,将权力用在“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正路上。也许有人会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但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有权应该更好地为民,而不是有权去为己谋私。官员要努力做人民拥戴的好公仆,不做群众吐弃、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相关新闻: 

    温州贪官家中搜出数十个LV包及数十张房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