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问题】
远见公司是有着十几年历史的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五亿元以上,公司经营绩效在集团内部和行业中都处前列水平。
其销售部由公司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和管理,公司组织架构见图1。销售部根据销售区域分成三个部,分别由李强、赵勇、文兵三位经理管理。分管销售的副总是公司成立之初的第一批销售员中成长起来的,从资历、学历、能力,以及在经销商中的影响力都令销售部人员信服。尽管三位经理能力都很强,但在该副总领导下,各自都能带领部下努力完成目标,整个部门士气高昂,业绩突出。因此,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先后得到集团的升调。
张总是集团新派来的公司总经理,新的组织架构见图2。由于副总的调离,自然由张总直接管理三个销售部了。张总对公司销售策略、市场、经销商、产品等都较陌生以及公司还有其他方面的事务管理,因此,始终感觉力不从心,再加上原本团结、和谐的销售部内部也显得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推诿扯皮。其实,这些现象在以前只是未显现出来罢了。张总打算从三位销售经理中挑选一位任销售副总,管理整个销售部。他们三位各有优缺点,见表1。关键的是三位经理之间谁也不服谁,都认为销售副总非己莫属。甚至有人放出话来,如果选了别人,他就不干了。这时张总可为难了,到底销售部主管怎么确定才皆大欢喜呢?他既希望销售部有人来管理,又不希望因为新的人事变动引起销售部的震荡,毕竟销售是公司的龙头。
一. 问题的界定
很多时候,正确的分析方法得出的似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常在实践中失效,原因往往是问题本身错了;所以,在给张总经理提出建议之前,我们先来“剥洋葱”——分析、厘清问题。
那么,远见公司张总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 人员选拔问题?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员选拔问题——从李强、赵勇、文兵三人之中,选谁担任销售副总?但在这一个层面上,本题无解:
1) 三人各有优劣,难以取舍;
2) 无论选谁,都缺乏说服力;而且,对被选者能否胜任也没多大把握;
3) 三选一,一定程度上是对另两人的否定,他们领导着三分之二的销售队伍,如果他们消极对待的话,销售业绩堪忧,对升任销售副总者也是最大的管理难题;
4) 如果从外部招聘呢?三个人都将严重受挫,那等于告诉他们:你们在公司已经到顶了,别想再有什么奔头了。
而这三人在公司最短的也干了6年,并且,业绩都不错;应该算是公司取得今天成就的功臣。如果他们的受挫感在员工中传播,将极大影响其他员工对公司的信心。
三员主将受挫而消极的后果极可能带来销售业绩的快速下滑,张总经理的屁股还没坐热,或许就要另谋他就了。
况且,新近空降过来的销售副总,对公司的人、事、业务运作还有个熟悉的过程,如果李强、赵勇、文兵三人不予配合,甚至有意无意地给他设置一些障碍,就算他再有能耐,短期内也难有作为。
显然,外部招聘销售副总暂时不合时宜。
2、 用人标准问题?
更进一步,为什么张总经理在三个人当中难以取舍,为什么三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当然之选呢?
跳出在三个人中比较来比较去的困局,我们很快发现缺乏用人(选拔)标准才是问题所在。所以,有必要从分析销售副总这个岗位入手,建立销售副总的素质标准模型;
3、 用人标准如何建立呢?
第一步,需要考虑公司三~五年内的发展要求,清晰界定销售副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其根本任务是什么?
第二步,要明确:为了能胜任主要工作职责,销售副总需要具备那些知识的、能力的、个性的甚至身体的素质?
第三步,罗列、筛选、定义主要的素质评价要素,并按重要程度设定权重;这样,就建立了公司销售副总的素质评价模型。
上述工作可以请人力资源经理协助,或咨询有关专家。
在这里,并不用追求素质模型的完美,关键是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具有相当说服力的选拔标准。
4、 如何运用素质模型进行选拔?
如果张总经理执意要马上选拔一位销售副总,那么:
1) 运用上述评价模型,分别对李强、赵勇、文兵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来做用人决策;这样远比张总直接任命其中某人更具有客观公正性,也就更具有说服力。落选的另外两人也相对容易接受一些。
2) 让他们三人都明白,自己离销售副总的要求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自我提高和完善。
3) 假如评价的结果显示,李强、赵勇、文兵三人都还远达不到胜任销售副总职位的要求;需要从外部招聘,三人也相对容易接受。而且,上述素质模型是进行招聘选拔的客观依据。
以上,是“选谁来管理销售部门”这一问题的一些解决思路;但是,我们还要再问:对于刚上任的张总经理来说,选拔一位销售副总真的是当务之急吗?这是目的,还是受手段?
5、 选拔一位销售副总是目的吗?还是手段?
显然,任命一个销售副总管理销售部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职业经理,张总经理的目的应该是:在短期内能保持公司的销售业绩稳定,并争取在自己的任期内获得好于前任的公司经营绩效。
6、 马上选拔一位销售副总,真的有助于是达到目的吗?是关键所在吗?
从前述“1”的分析来看,在目前的情形下,从李强、赵勇、文兵三人之中,选其中一人升任销售副总是有一定风险的;未必有助于达成张总经理的目的。
问题分析总结:
张总经理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如何维持短期的销售业绩稳定,并在任期内获得比前任更好的经营绩效。而销售副总的任命问题仅仅是表象,而且,很可能是个误区。
二、建议方案
在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给张总的建议包括四个方面:
1、虚位以待(半年):
1) 设置销售副总职位,并公示该职位候选人的选拔标准,但暂缓任命。
2) 分别与李强、赵勇、文兵三人面谈,明确告知他们是半年后销售副总的候选人之一,对照销售副总的素质标准,指出他们各自的欠缺之处;期待他们在半年内自我改善和提高,同时公司将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培训、进修等)。
3) 特别强调大局观和协作精神是销售副总的必备素质,以免出现恶性竞争局面。
4) 同时要求他们着手培养接班人,说明:有人能够接班是升职的前提条件。
上一层级暂时的职位空缺,常常能够对有进取心的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2、张总经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销售团队与销售业务运作
“销售是公司的龙头”;销售团队和重要客户是公司的命脉;张总经理应该尽快对公司的销售业务运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关键销售人员和公司的主要客户进行接触;来自一线的信息以及对业务状况的把握是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这样,对半年后可能的人事变化也能成竹在胸。
3、从其他部门选拔或招聘总经理助理,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4、强化产品企划、品牌宣传和推广职能
公司年销售已达到5亿的规模,并在同行业中处于前列水平;按照常规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再一味的强化销售功能,将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而且业绩增长的持续性较差。
要想中长期获得持续增长的经营绩效,张总经理必须在关注销售的同时,大力强化市场部的产品企划、品牌宣传和推广职能。“推”“拉”协调才可能在现有基础上获得突破性增长,取得超越前任的经营绩效。
同时,建立起基于品牌忠诚的客户关系,可以相对降低对销售人员过分依赖。
关于作者:------------------------------------------------------------------------------
张祖东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
致力于领导或辅导中等规模成长型企业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流程化管理升级,同时获得大幅度的经营业绩增长。在企业战略、营销管理、组织及人力资源、精益生产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咨询、培训和常年顾问服务。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