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企业文化[中山大学管理沙龙:21世纪,决战企业文化]


  主持人语: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时至今日,大部分企业家都相信,21世纪的企业竞争已经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一基本要素。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特别是民企到底应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谈企业文化建设毕竟让人感到有点“虚”,因此我们尝试着以案例分析、专家点评与听众互动的形式,务求把企业文化建设到“实”处上。

  

  案例一:“幸福文化”三步曲

  幸福家居董事长林伟明用自己的企业“幸福家居”的案例描绘了一家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的轨迹。

  林伟明坦言,他也曾有过民企的通病,认为是自己在给员工提供了就业机会,有过救世主的感觉,走了不少弯路。回头看幸福家居的企业文化建设,它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

  在初始阶段,幸福家居的文化理念是凭借自身的诚信、事必躬亲的态度行事。这种理念的优点是让顾客比较满意,同时与员工的融洽度也较高,企业的成本比较低。明显不足就是,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可复制性低。不能有效地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员工缺乏自身增值的机会,有能力的员工留不住。

  在成长阶段,幸福家居提出了真诚、热诚、幸福家居的文化理念。经过整合统一,建立了企业的VI视觉识别系统,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财务运作制度和管理流程制度。但此时,企业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主题思想。制度的制定只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总觉得是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工作机会,而没有想到员工也在为企业付出时间和知识。

  因此,到发展阶段,幸福家居盘点了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源组合后,又提出了企业文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心为顾客构筑幸福”,体现在对顾客的优质服务及高附加值的服务上。另一方面是“用心为员工构筑幸福”,体现在企业要帮助员工成熟、成长、成才、成功上。聘请专家顾问进行战略发展策划,并寻找营销策划团队的配合,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此时,企业的目标是:创建有爱心的团队,一人有难,众人帮忙;也明确了自己的目的、主题就是“用心为您构筑幸福”。

  林伟明认为,通过培训使员工学习到更多知识从而改变员工的观念,再用观念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好的性格则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因此,企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案例二:重视人才的AEC集团

         AEC集团于1998年12月成立,五年多的时间中,集团由7个人发展到二千多名员工,销售额由9亿多发展到120个亿,固定资产达到20个亿,目前拥有20家子公司,

  成功的法宝:执行资本运营+人才发展的战略。

  老板常说的话是:“我把一个价值观传达给我的员工,他们就可以按着这个价值观一起努力。”

  案例三:排斥异己的云南某企业

  云南某企业。1984年,兄弟两个靠卖鱼白手起家,通过创建钢窗厂奠定基业,成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子公司11家,固定资产达到2个多亿。近年做的一个大项目先后换了九批的专家都还没有成功,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受挫的根源:排斥异己,埋没人才,用官场的一套方法管理企业。

  老板常说的话:“只要有项目,就不怕没人才。”

  企业所奉行的企业君主制。老板轻视人才,企业经理级别以上的人几乎都是老板的亲戚,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企业的种种权力只掌握在老板一个人手里,对下属的不信任使得管理者不知所措。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只放在如何去和政府搞好关系,获取项目,但在得到项目之后却发现没有人才可以去做,只能起用亲戚,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张祖东嘉宾点评

  点评1: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可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 在企业文化建立的时候必须以人为本。建立企业文化的步骤首先体现在用人方面必须将核心价值观与公司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于企业培训之中。把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的激励晋升制度中。   

  点评2: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最大边界。幸福家居不断成长,企业文化在前两个阶段主要是基本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重要的外在形式。到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飞跃,此时已经涉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如何看待顾客和员工的价值。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是很重要的,通过制度去规范人而不是管人,规范是使人在一定框架下向着同一方向努力,而管人是消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的牵引力。  

  点评3:后面两个案例都提到“人才观”的问题,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策侧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在其《企业的人事方面》一书中,曾提出著名的人性假设:X理论和Y理论。Y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有潜力的,都是愿意负责任的,一旦给予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工作。X理论认为,所有员工都是嫌疑犯,一旦有机会就会偷懒,必须时刻监视他们。我认为,X理论主要在上个世纪存在,在今天已经彻底行不通了。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知识经济,企业需要的是员工的思想,要分享其智慧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你可以通过各种规定命令一个人的行为,但是你无法要求员工全心工作,无法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智慧拿出来。今天对人的管理不再是对机器的管理,而是对思想、对价值观的管理。  

  点评4:企业文化的建立关键是解决人心的问题。古语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知己者死”。21世纪的企业要靠文化、观念和组织氛围来管理。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的是“势”;业务管理管的是“事”;人力资源管理管的是“人”;企业文化管理管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