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互联网周刊》曾经报道过一个浙江副省长通过互联网实验的故事。这位省长是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农业当中的探索者,他最先是通过互联网社区反映当地农产品难销的问题,以求帮助,接着,他开始使用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帮当地农民卖草莓,后来又使用了一款名为“商务快车”的软件,同时使用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个B2B平台,最后还开通了手机信服务功能,将有利于农业企业的信息及时发送出去。目前这位省长正在尝试将在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科研招商当中。这样一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从社区--阿里巴巴--多个B2B平台综合运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在这位省长的带动下,浙江诞生了一家农业企业野鸭王以及其它不少运用电子商务发家的农业企业,当地农民也因此从中收益。试想,如果农业企业都能够运用上多个B2B平台与移动电子商务来销售农产品,那将是怎么样的情景?
当人们渴望信息的互动,链接,以及集合社区的愿景时;在广西的柳州,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MIR张说"每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4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00万吨以上。甘蔗的大面积推广带来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受区域销售为主,广西的甘蔗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城市,造成这方面最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区域需求的自给,另外一方面是甘蔗的增值没有达到共享的一个整合平台。而实现这个平台的要素是利用三方移动电子化平台,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农业企业深加工,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农业企业进行农业产品附加值开发,在各个细化环节上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原则以农村,农民为基础以农业企业为助推剂,减少农产品交易过程中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就在3月30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十大行业“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工程”在北京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进入局部的应用期。 通过采取信息技术协同创新的方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商品资源的三位一体化。改善渠道不均衡的现状,特别是对中国的农业电子化进程起到突破性的发展。
分析对象
CNNIC的报告显示,相对于在线互联网的快速增长,中国无线互联网在2008年的增幅可以用“相当惊人”来形容。一年增长了133%,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较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1.17亿人。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并悄然流行起来。报告分析,2009年,随着3G牌照的发放,手机上网将会获得更快地发展。
运营商的重视和手机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手机上网用户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很多传统网络应用也正在转移到无线网络上,比如即时通信、棋牌类游戏和网络小说等,刘冰认为这个因素不容小视。
既然农村有强大的移动终端覆盖数据,这就为我们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目前实施移动农业信息匹配应该注重时效性、可转化性、免费性为一体的农业移动信息订购。注重培养广大农村主体参与意识,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价值的简约性,可最大功效性。目前用友倡导的“移动街”就是一个很好的案列。这种信息街就是打通各个区域市场信息的闭塞,形成信息对称最终实现信息价值的共同开发和提升。比如在实施农业电子商务参与过程中广西的甘蔗,湖南的柑橘、福建的铁观音它们被分散成了每一个分子,在日常管理中是由农民和家庭全程参与每一分子农产品资源从播种到收获,以致到最终到交易的市场环节。他们认为传统的耕作方式在增加,一亩地的产量可以用密集型种植来创造产品增值.而在日常管理中是由农民和家庭全程参与每一分子农产品资源从播种到收获,以致到最终到交易的市场环节。他们认为传统的耕作方式在增加,一亩地的产量可以用密集型种植来创造产品增值;其次,他们通常会增加各种各样的作物,在一块土地上种植至少十几种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有时候甚至支持自己的牲畜在上面放牧。而等待收获时节时,他们有了多余的粮食需要销售,却只能依靠体制分销商或农业合作组织。所以我们面临着有效的产品链接空间,这就是小农电子商务意识原始最基本的东西。
对农民来说,农业企业如果能形成产品集约化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产品多元化配置,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过建立基础的农产品产供销系统,强化区域作业的优势,形成华东、西南、等区域强势农产品培育,走产销科研想结合的道路利用移动信息化覆盖的平台效益,充分挖掘农业信息咨询的掌上效应。
(1)建立移动农业信息资源库。通过遍布城乡的手机通讯设备,针对不同的区域建立农业移动数据库,有效指导农民作业时候可能遇到的诸如病虫侵袭,天气预警、产品价格行情等通过手机报,每日农业信息咨询发送给终端接收。
(2)形成立体式的移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省市县乡层级划分,着力打造东部农场主,西部农场主、东部农产主的板块电子化农产品;再次基础上形成地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展览馆,诸如广西甘蔗馆,福建客家馆等。
(3)挖掘移动信息和b2b平台的对接可能性。针对农村上网的局限性,我们强化区域信息员的直接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实地帮助、讲解、配合移动信息源的日渐普及,移动价值在农业发展中的价值将会日益放大。
综 述
移动信息普及诸如手机报,点对点传输等途径,将会有效孵化广大农村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匹配农业种植,求购,防病虫短信实时提醒。将会孵化出第一批中国农业信息本土参与者,我相信正是基于这块主体参与,必将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电子商务应用专家杨祉雄说,“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利用移动平台来建立新型的商业模式,更好地将移动营销、移动商务的价值发挥、体现出来。
而农业移动增值正是导入这一模式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