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走吧


   [编者按:2004年7月,潘天一中考结束后的暑假,随其父亲一起到上海、杭州、苏州、北京旅游,写下此文,2006年,参加全国“叶圣陶”作文比赛,此文获二等奖。】

      一年秋天,和父亲到杭州,并且特意去了向往已就的虎跑。说是特意,不如说是邂逅。那日,坐车无意中路过,瞥了一眼,想不到她是那么的默然。默然到若不是那两个字,也许我会与他失之交臂。

也许是入秋的缘故吧,园内一片寂静,山径空无一人。以前只知有泉,却不知泉下有一座如此深沉的山,如一位忧郁的王子,静静地守护着已沉睡的公主。不知这山有何名字,山径空无一人,无处可问。就暂且称他为虎跑山吧。
 
到了山顶,却不见一泓清泉,正在迷茫时,父亲拨开树枝,突然眼前一亮,在一尊大理石塑像下,一泓清泉脉脉地流淌着,我知道,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虎跑。说不上为什么,自从我知晓这一泉水之后,她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今天,能和她面对面地凝视着,心中无比的激动,无法掩饰。
 
再视那塑像,稍一辨认,便知那是唐朝大和尚寰中。相传唐元和十四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无水。一日,有“二虎跑地作泉”,泉水涌出,故名“虎跑”。
 
来到泉旁一茶楼,店主五十岁上下,正品着一杯香茗听戏曲。店主见有客走来,忙将我们迎入内间。父亲点了一壶杭州双绝“龙井茶叶虎跑水”。看看窗外,此刻异常安静,草树无风,云停雀噤,包括我正在的这座老楼,也默然颓然。
 
很快,茶已上来,品一口,顿觉甘冽醇厚,不禁使人想起苏轼的诗来“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拿起茶,又品一口,放下,轻轻地舒了口气,闭一会眼睛。突然,一个有趣的想法闪入脑际:我从小便知虎跑泉的传说,但是,“虎跑泉水”不是一种神秘,而是一种境遇,那么我要万分珍惜这个境遇。天下再神奇的传说,都比不过我们的人生玄机。或者说,传说是一种企盼,企盼中的结果总会落到企盼得最诚恳的人的眼前。现在我有幸成了这个人,“虎跑泉水”的洞口打开了。我似乎领悟到,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力量安排我拔离污浊,参与一种神秘的预习。这座茶楼,这种力量,漏在树遮草埋的半山里。
 
好像,专在等我。
 
下山时,我与父亲选择了西边的山路。在半山腰上,我惊奇地发现一座寺塔,那塔蒙尘已久,处处朽败。进入塔内,有一间小室,小室有窗,被山树遮覆。我听到窗外传来的山风和鸟鸣,知道离喧闹的世界确实已经很深,深感满足。
 
父亲惊讶于我态度上的变化。其实原因很简单,只因为这座寺塔的主人。他,原名李叔同,法号弘一法师。
 
这种感叹,也只是从心头一闪而过,我的心思早已埋落在千年之前。
 
当年李叔同来到这里,被这里的风景深深迷住,从此在这度过一生,并最终葬在此地。一个人,能和大自然如此地亲近并最终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能不能也寻一处这样清雅的去处而融入进去呢?
 
我在山路上边走边想,脚下是飘落的树叶,踩上去软而无声。但是有几段山路未被树阴遮盖,飘落的树叶被阳光晒干了,一下脚便发出很响的嚓嚓声,阻断了四周的蝉鸣。想了一阵,毫无头绪,也就让山风把这种想法吹走了。
 
很快又来到山脚,父亲已出去,并催促我赶快。我只说了一句:“那么走吧……”。是对父亲,又像是对山,对泉,对弘一法师…… (文/潘天一 17岁 200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