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能效标识:开弓没有回头箭


能效标识是一个市场准入概念,是一种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的信息标签,它直观地明示了家电等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又称能源效率标识。能源效率标识的名称为“中国能效标识”(英文为China Energy Label),能源效率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生产者名称或者简称;产品规格型号;能源效率等级;能源消耗量;执行的能源效率国家标准编号。在产品包装物、说明书以及广告宣传中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可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并清晰可辨。目的是为用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2004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能效标识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2008年的“三鹿奶粉”令许多消费者和众多企业成为受害者,但也有网民声称,“三鹿奶粉”毕竟还是有所贡献的,至少它推动了“中国免检”制度的暂停或部分废除。
余下的问题是:作为消费者,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作为生产企业,我们还能够给予什么?
时下,各种“证书”满天飞。对企业而言,多一张纸,就多一个卖点;对消费者来说,多一项荣誉,就多一份信心。我们都是常人,选择一个品牌或评估一家企业的实力时,我们也只能依照常理这样推断。具体到一纸证书中究竟有多少的含金量,绝大多数消费者其实都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只能姑且听之,姑且信之。
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太阳能行业中的“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在不断刷新;另一方面,从市场反馈回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反映太阳能热水器在冬天出现“冬眠”症状,反映热水器管路容易冻堵、腐蚀、漏水,反映水箱不保温,反映真空管集热效率差、易破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整体评价为“一般”。这是200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步入2009年了,消费者反映的上述问题有多少改观?尚未有答案。虽然我们产业发展时间不长,但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是不管你产业时间长短的。产业升级规范一直是行业领导的口头禅,那么具体有什么抓手呢?
2008
年第64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四批)》规定,从31起,电热水器必须张贴能效标识才允许销售,未加贴能效标识或能效等级低于最低要求的产品,将不得生产、出口和在市场上销售。
众所周知,热水器市场目前是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三分天下,论热水产量、加热速度、温度稳定性、功率、价格及安全性方面,三类产品各有优劣,市场竞争激烈。燃气热水器早在20086月就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尽管黄鸣这些年屡屡表示要将电热水器从热水器市场彻底赶出去,但电热水器一直在市场独占熬头,稳居首位。光芒科技集团总经理朱庆国还公开表示,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相比,至少有10年的差距。
此次电热水器正式加入能效标识大家庭,无疑是在太阳能热水器背后赶了一鞭,促进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节能产品。
理由很简单,由于技术原因,太阳能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也各有高低,消费者购买太阳能产品,明明白白地清楚自己节约了多少能源对环保作了多大的贡献,那么消费者买回去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对环保意识的贡献和享受。或许,在这样的精神驱动下,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会更大程度上得以加强,他们会自觉选择和使用节能环保效果更好的产品,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净化市场。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创造消费者、厂家双赢的局面。
 
江苏元升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道元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太阳能热水器是节能、绿色产品,因而对产品能效关注度较低。对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来说,不同产品设计使产品效率不同,同型号的太阳能热水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同样的安装面积,而产生的热量是否相等,则很少有人关注。很多太阳能企业把功夫花在外观及附加功能设计上,却很少重视产品的节能效果。制定并实施能效标准,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意味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全面升级;另一方面将加强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
 
                     太阳能热水能效标识分级标准工作启动

200938,太阳能能效标识分级新闻发布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贾铁鹰,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秘书长霍志臣、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总工张晓黎、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何涛、云南省太阳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谌学先,以及太阳能企业代表。会上就太阳能能效分级标准制定情况进行了说明。

标准制定领导小组成立
能效标准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一个强制性标准,这个标准由国家16个部委共同发文,这个标准如果实施以后力度非常大,是强制性的,凡是进入太阳能热水器这个行业里面的企业都要贯彻执行这个标准,由于这个标准是强制性的,为了科学、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了领导小组,中国资源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朱俊生为顾问,由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贾铁鹰任组长,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任副组长,其他四位成员分别是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秘书长霍志臣、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何涛,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总工张晓黎、清华大学教授殷志强。
领导小组组长贾铁鹰表示,目前正在为制定标准做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标准制定作一个技术支撑。技术支撑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就是要进行产品的检测,因为标准要制定数据,叫做能效限定值,如果产品达不到能效限定值不允许你生产的,这个是强制性指标,必须要进行产品检测。


标准制定兼顾三原则
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介绍说,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通过一年的申请筹备,正式文件已经下达。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项目标准的制定工作。为了使标准更合理,具体标准要根据我们的产品进行能效分析,分析的原则就是按照热水、水温等指标制定限定值。过去是按照标准来检测,现在是通过检测来制定标准。
罗振涛表示将来参加测试的单位不是按照企业大小来定,而是按照三个原则,第一按照产品类别,平板、真空管等;第二按照产品规格,将来测试规格不一样,另外一个按照类型,即分体式的、循环的类别。通过测试分析能够覆盖目前整个行业的主要产品,能够覆盖我们进入市场的产品。
国家发改委跟国家质检总局可能发文,做标识,如果标准制定不好,后面工作很难。所以这次标准一定要做好,中间可能还有一些很多的技术问题我们要研究,比方说到底是分几个档次,热水器的能效,当然能效限定值肯定是强制性的,这是毋庸置疑。还有档次分成几等,每个档次的指标是什么?另外作为太阳能热水器能效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涵?针对这些问题,4月份还要开一个专家会议,标准正式启动大会可能会在5月举行。


61
家企业参与测评
经过领导小组的考察,共确定61家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产品抽检工作,这61家企业的分布情况是:北京8家,河北2家,山东11家,辽宁1家,江苏18家,浙江10家,安徽14家,湖北2家,广东3家,云南2家。凡被选定参与测评的产品企业将优先作为国家标准制订的候选单位,其产品可作为能效分级认定的依据。
 
                           三六九等,请君入瓮!

24h固有能耗系数、热水输出率,是电热水器能效标识的二个重要考核指标。标准规定,电热水器的能效限定值暂为5级(两年后,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为能效等级的4级)。能效1级的电热水器,24小时固有能耗系数≦0.6、热水输出率≧70%;能效等级为5级的电热水器,24小时固有能耗系数≦1.0、热水输出率≧50%。这样计算下来,以70L(升)的电热水器为例,能效等级为1级的产品比能效等级为5级的产品一年大约省电335千瓦时(度)左右。
燃气热水器的能效限定值为3级,1级能效最高,热效率值不低于96%;2级热效率值不低于88%;3级热效率值不低于84%。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按能效比将节能分为5级,1级最为节能,5级能效最低,分别以深绿、淡绿、橙黄、橘黄、大红颜色表示,深绿表示最节能,依次递减。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效限定值会是3级还是5级?
首先得承认,尽管中国历史上很多次农民起义都打出了“均贫富”“等富贵”的旗帜,但人类社会的三六九等却一直是存在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的产品也分优劣。这种落差虽然暂时会令一些弱者自卑,但知耻而后勇,从长远来看,等级制度更能促进弱者自强。长期以来,太阳能热利用行业都有“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三线品牌”之说,但是这根线一直是隐性的,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能效标识的启用,将使隐性的概念更加明确、具体,如此一来,强者立得起来,弱者有追赶的目标。
我国家电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尽管也是山头林立,但几大品牌在市场上鹤立鸡群,屈指可数,消费者一目了然。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虽然已经具备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完整的产业链,但还没有经过由内至外的大震荡,大清洗,这种类似于自相残杀的磨砺过程,看起来很残酷,但对于强健产业自身的骨骼及完善自身的协调能力来说,还是有益的。纵观家电行业30年的过关斩将,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还是显得有些文弱。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这是好事,但如果我们试图借此外力由外而内地完成行业之内的洗牌,强硬推出来一个皇帝几个内阁大臣,那么很可能最终断送的是江山,整个产业的形象也会由此三分五裂,陷入孱弱。
3
级显然不合乎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国情”。好比沙场点兵,三五家同台竞争,总不如群雄逐鹿来得激烈精彩,客观地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品牌冲杀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大品牌,一必须“有功于国”,二必须能“号令群雄”,三必须有“独门绝技”,缺其一,不能称其为“大品牌”。
王侯将相本无种,一将成名万骨枯。太阳能能效标识的启用,可以视为一张入围奖券,这是一场官方级别的擂台赛。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方,他会想方设法将企业赶进一条数字化控制系统。外围,群雄并起;入围,列强争锋。由不得你不参加。不战是死路一条,战也可能是死路一条,但不战就毫无生存的机会。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个企业进入了竞争的核心圈,安全不仅有了保障,进退而且会更加自由。
 
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骏
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制度将面临四大问题:能效标准制定;消费者理解;“滥竽充数”难如何避免;相关部门如何监管。种种难题让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的实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回首传统家电业能效标识之路,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份善意的初衷:推动整个行业产品质量升级。中国节能认证在1999年刚开始进行的时候,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CECP经过调研,选定了当时市场上20%30%产品能达到的指标作为能效指标的限定值,淘汰掉10%能效指标低的产品,并引导60%70%的产品想更高标准靠拢。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大多数家电产品都能够达到这个指标。因此,要让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制度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器,需要太阳能企业齐心协力,上下求索。

                            能效标识,带来了什么?

“企业自我申明+备案+社会监督”是国际通行实施模式。我国能效标识制度也沿用了此模式。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能效标识的启用,从长远来看,无疑会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秩序,净化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无疑会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品质,但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当下。


品牌集中,两级分化愈趋明显。
近年来,行业内洗牌呼声不断,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洗牌是一个漫长的、悄无声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们只能意会,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最后所能看到的只是结果,像地下的岩浆,冲出地表,就像汽车行业、电视行业等等,最后会形成几个大品牌的市场垄断。
生存是轰轰烈烈的展现,死亡则多半是静悄悄的消失,能效标识制度也可视为是该过程中的一段滩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一定数量品牌的形成,尤其是强势品牌的形成。强势高端品牌借此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低端品牌直接自动出局,而中端品牌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中端品牌将是未来太阳能热利用市场最引人注目的角逐者,成败往往悬于一线。


虚标现象会时有发生。
2006年度能效标识市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几个家电产品总体合格率为79.6%。地区性家电产品集散市场的合格率仅为50%。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是,虚假标注能效等级。LG、格林、齐洛瓦等著名家电品牌的相关型号产品都存在虚标的现象。
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一旦启动,这种情形想必也在所难免。在太阳能热水器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初期,市场会经历一段混乱时期,一些企业会“等级虚标”,用一部分高能效产品送检,而将全部产品贴上能效标识,以偏概全,误导消费者。


配件企业几家欢乐几家愁。
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本身就节能,能效标识所要标识的是节能多少。我们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指标主要集中在吸热和保热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主要取决于真空管和水箱。尽管目前有些企业具备了完整产业链,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选购其他厂家的产品组装,如此,一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企业大小,只要企业选购的真空管和水箱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譬如几家企业用的都是力诺瑞特的真空管和光芒的搪瓷内胆水箱,那么这几家企业上市的产品,其能效等级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在这种大形势下,炒热的会是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配件企业。有实力的配件企业会趁势拱出来,崭露头角。


检测中心的行政职能越来越突出。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往的形象多停留在技术层面,担当能效标识检测重任之后,中心的行政职能将会加强,检测中心将会改变以往等人送检上门的坐堂问诊方式,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变坐堂为行医。这种转变,除了自身须强势之外,还需要各有关部门对检测中心提供支持。


行业协会的领导力越来越明显
太阳能行业协会不少,但具有号召力及领导力的不多。如果说协会的号召力是来源于协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而协会的领导力则来源于协会手中的“大棒”,如此恩威并重,行业协会才能真正服务于整个行业,整个行业才能真正受惠。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申文明
对于抽查中不合格的产品,要毫不留情的曝光,并坚决将其清退出市场。建议能效标识管理中心进一步密切与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及商家的关系,建立有效的质量承诺机制及畅通的监督举报渠道,在加强能效标识实施效果检查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做,总比不做好!

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效限定值如果是5级,那么90%的产品都能入围,又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摇头。难道拒50%的产品于门外就有意义了吗?不管国家政策如何倾斜,说到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也不过是中国经济整盘棋上的一个棋子。
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产品节能水平,引导社会节能消费,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真正要“贴”进家电厂家和消费者心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能效标识,“标”且须 “准”。
不管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最后依据什么标准而分级,标准的本身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是无可质疑的。如果源头还没理清楚,后面肯定也是一团乱麻。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能效指标主要集中在两点:集热和保热,这两点效果如何,产品品质只能保证一半,另一半得靠安装来保证。安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地域环境的不同又各有变化。安装环节对能效的影响如何估算?目前还是一个盲区。国家发改委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同提出太阳能行业应制定《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能效限定值及效率等级》标准,太阳能企业能效标识的评定将以此标准为依据。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3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太阳能展会上抽取部分参展企业产品进行测评,测评数据作为制定能效能级标准的技术支撑,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中国热利用产业联盟、太阳能行业协会、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共同完成前期的该项工作。

检测能力,急待提高。
全国正式运行的检测中心只有一南一北三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武汉,一个在云南。在2008年武汉行业年会上,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总工程师张晓黎表示,检测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大体表现在国家检测中心硬件水平也急需提高;其次是国家监督抽查有局限性,难以覆盖行业多数企业,难以做全项目的检验。大家不禁会问,届时几个中心测试的结果可比性会不会不强?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总工程师张晓黎
我们在技术上尽可能的采取了一些方式,因为第一我们这三个单位在最先的时候,在联合国UTP那个项目上做个比对,关于太阳能热水器比对的结果在一个规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有一个好的基础可以避免这件事;第二我们还制定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说我们现在严格按照国标19118708这个方案,在这个方案动的比较宽,通过讨论,确定把这个范围缩小,缩小到一个合适范围,尽可能再进一步加以保证;第二,我们太阳能单位包括我们这个单位要求自己在这次测试前一定要把所有设施都按照标准要求去检定好,把修订值要搞进去。另外具体的检测时间,因为安排时间比较紧,可能在在5月中旬结束,所以根据气象条件,我们三个地方也做了适当的一些约定。
 
市场监管,急需加强。
有了关于标识标注的规定,还要有检查标识是否符合的制度,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的模式是“企业自我声明+备案+市场监管”,如果法律制定了却没有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督执行,违法者如果得不到有力的惩戒,法律也会变为一纸空文。实施能效标识,仍然需要胡萝卜加大棒。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统计和监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除了政府质监部门的严格检查,行业协会和企业应该建立自我监督机制,目前行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及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政府部门,作为行业组织,就应该承担起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的责任。随着市场逐步规范化,今后像能效标识这样的企业自我声明性标识会越来越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公示、惩罚的机制更是迫在眉睫。检查应该是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对不合格的企业、产品就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决不能藏着掖着。而且不合格的产品应该立即从销售终端撤出。对于说谎者还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试图欺骗消费者的企业,在严厉的惩罚面前望而却步,而不让各种标识成为不良企业欺骗消费者的手段。

能效标识,让消费者看明白。
与家电能效标识相反,家电能效标识主要标明的是耗电量,太阳能能效标识主要标明的应该是节能量。这大概也是太阳能能效标识的特色。这不仅使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区隔开来,而且能以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能效标识本身就应该是一张明白纸,不要用一些消费者看不明白的指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看不明白,某些劣质产品就有机可乘。要提高消费者的科学素养,还需要企业和行业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脚踏实地去做很多事情。
 
浙江美大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志生
太阳能热水器实施能效标识必然会增加产品成本,对于那些已经达到标准的产品来说,只要补贴识就可以,但对于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来说需要更换部件,这样成本必然骤增,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造成一些中小企业产品涨价,但是,老百姓购买产品时看到能效标识后会对优质产品产生认同感。能效标识强制执行不一定导致行业最终洗牌,但是先获得能效标识的企业,可以通过能效标识推广迅速占领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一点可以肯定,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识的实施必将淘汰部分能效等级低的产品。
 
编者按:
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焦点的同时,低能耗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太阳能热水器本身作为节能环保的产品,其节能效率却鲜有人知,通过能效标识的启用将为太阳能热水器区分三六九等,同时也让消费者对节能的理解更加具象。目前,世界上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成功地减缓了电器、设备等能源消耗的增长势头,在鼓励技术开发、市场竞争、高效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转换等方面也非常有效,取得了显著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因实施能效标识计划每年节能价值达8亿美元。
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能效标识制度能促进产品能效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进步,推动用能产品市场向高效市场的转换,在规范用能产品市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严峻的能源形势和显著的实施成效,能效标识制度的深入推广势在必行。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的不仅是挑战,还有更多的机遇。
 
附录

澳大利亚:政府负责实施的监督验证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实施和提高可信度,澳大利亚政府实行了国家抽查和地方政府监管的机制。国家抽查是指从零售商店里购买样品,送到认可的独立实验室进行测试,以此验证能效标识信息的准确性。由于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各州采取的监督办法也各有特色。如西澳大利亚州对没有在产品上贴上标识的零售商进行警告,并提起诉讼,起诉的罚款金额在30008000美金,零售商需向法院支付4501000美金的诉讼费。维多利亚州在2003年引入产品不合格通告,所有受调查的零售商都被告知他们所经销产品的能效水平,并就产品不合格发布通告。在测试方面,政府与行业在测试程序上取得共识,并且使用NATA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利用全国以及国际实验室进行循环测试。在测试产品的抽样上达成共识,例如可以根据统计方法抽样,还可以考虑竞争者投诉,消费者投诉的因素。

美国:私营式认证
美国于1975年颁布了最早的能源政策和节能法(EPCA),为主要的家用电器建立了节能计划。强制性的能效标识由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80年开始组织实施。美国强制性的能效标准、标识和自愿性标识是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的。19934月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签署总统令,规定所有联邦机构的政府采购必须是“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这不仅使“能源之星”标识制度获得极大成功,也使之成为许多国家的节能基准。在美国,能效标准和标识的实施是一个混合体:行业支持的第三方认证机制和竞争者之间的市场政策(即:竞争者如果发现对手的产品没有达到要求,将进行报告)。对于强制性的市场准入制度,美国要求在销售一种新产品之前,生产厂商或供应商向能源部递交一份认证报告。该报告包括产品的能效数据和完整的符合性声明。除此之外,供应商还需要每次停售某种型号的产品时提交一份报告,保存不少于两年的测试纪录,当能源部要求时提供他们的纪录。符合性声明必须保证:产品符合节能标准的要求;所有要求的测试均按照正确的测试程序进行;报告的信息是真实的、准确的和完整的;生产商对违法的处罚非常清楚。

突尼斯和菲律宾:政府控制的认证
保证每一个产品的能效最复杂的方法是:对所有即将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测试,测试机构由政府控制。菲律宾采用此方法已经有很多年了。突尼斯的冰箱能效标识项目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在突尼斯,市场上销售的每一种型号的产品都由政府运行的实验室进行测试。实验室对每一种型号产品的一个单个样本进行测试。如果生产商接受测试结果,将标注在能效标识上。能效标识由政府负责印刷并提供给生产商。如果生产商不接受测试结果,他们需要自己掏钱对同一种型号产品的其他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测试时允许他们在场。为了减小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和送去检测的样品之间存在的误差,突尼斯政府也打算在市场上随机抽取一些产品进行验证测试。

加拿大:针对能效限定值建立强制性的认证制度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负责一系列能效制度的监督与实施程序。监督的主要要求包括:最低能源性能标准、能源效率报告、能源效率标识(EnerGuide)、合格标识(由加拿大标准理事会认可的机构执行)、进口要求。加拿大的实施与监督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监控与实施要求以法规为基准:使对经销商的调控与管理负担达到最小程度;依靠合作伙伴(省政府、其他联邦政府部门、认证机构等);通过第三方进行验证与监控;产品独立测试;经销商自我监测;加拿大海关对进口产品进行边境核查;核实进口产品信息的电子报告(同数据库相连)  市场调查并对合格标记和能效标识进行现场检查;公众符合性政策:从推广/教育到指控,包括罚款;实施和监督的活动包括:生产商、经销商之间的自我监督;独立认证机构进行的第三方监督;由政府权威机构(包括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指定的机构、省级合作伙伴、加拿大海关和边境服务部门)进行的监督。措施包括:进行市场调查;产品测试;对进口及能效报告进行电子监控来自经销商、制造商和顾客投诉与提示。

日本:产品领先计划
与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强制性最低能源性能标准(MEPS)的做法不同,日本推出“产品领先计划”(Top Runner Program),以便进行产品间的比较,并设定家用电器的能源效率目标标准值。采用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制造商将生产比当前市场上销售的能效最高的产品还要好的产品。该方法从1998年起开始用于设定目标标准值。日本的能效标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针对产品制造商的节能标识制度;针对产品销售商的统一节能标识制度和销售商评价制度;针对办公设备的能源之星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