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所:重新考量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不久前发表该所所长罗宾·尼布利特的一篇关于重新考量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的文章。文章认为在当今这个今非昔比的世界里,美国无法像过去那样顺利地根据自身构想去"解决"国际问题了。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想再次发挥在全球的领导作用,必须从以下6方面入手:1、做到以理服人;2、认识到美国在对双边关系施加影响方面新显现的局限性; 3、加深对对手的了解,加强对盟友的支持;4、更多侧重管理方式和过程,更少侧重领导人和政党;5、加强多边合作;6、率先垂范。文章要点如下:

  世界已今非昔比

  贝拉克·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时曾向"所有他国民众和政府"宣称,"我们已准备好再次发挥领导作用"。此后,奥巴马总统引领美国走上了一条在全世界赢得广泛赞誉的道路。他下令尽快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及美国本土外的其它秘密设施。那些设施严重损害了美国在盟友中的国际信誉,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的对手发表反美言论提供了口实。奥巴马还任命了多位特使,目的是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上执行一项综合战略。在与穆斯林世界发展关系的问题上,他提出要"寻求新思路"。奥巴马还表示,愿意向极权政府"伸出手",条件是他们愿意"松开拳头"。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也表示,如果美国得以"建立一个拥有更多伙伴且树敌更少的世界",那么它将更具影响力。他们两人既认识到超越意识形态而推行务实主义政策的好处,也认识到各国相互依赖的现实状况。

  这项雄心勃勃的国际议程有一个核心理念,即美国若希望继续充当"世界上的一股积极力量",它就须巩固全球领导地位。

  但奥巴马总统在就职仪式上也承认,在发出恢复美国领导地位的呼声之际,"世界已今非昔比"。本报告旨在从外部视角思考美国今后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如何在世界已发生变化的背景下重新考量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报告结论是,奥巴马政府需对美国支配权力的方式实施一次重大转型--即在显然需要美国发挥领导作用的领域直接发挥领导作用;在伙伴国可做出同样甚或更多贡献的领域与他们共同发挥领导作用;在集体应对问题比美国独自发挥领导作用更有意义的领域对国际机构予以支持;以及在尚未形成集体应对机制的领域率先垂范。

  美国领导作用的局限性

  奥巴马就任总统之际,美国在国际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多个重要支柱均遭到削弱。举例来说:·美国金融业严重衰败所引发的动荡局面给长期以来对"华盛顿共识"--这种共识侧重将降低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及实施自由市场制度作为各国实施经济改革的一种模式---持批评态度的人士提供了口实。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很难在国际金融及经济领域重新发挥领导作用。

  ·攻打伊拉克后,美国直接卷入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而未能从外部推动该地区实现安全。这限制了美国在该地区发挥外交领导作用的空间。

  ·传播民主的工作---美国几十年来一直为此进行斗争---已停滞不前,甚至在世界某些地区出现了倒退。由此,美国在国际社会发挥领导作用的指导原则之一便受到了质疑。

  ·随着中国及欧盟等其他主要国际行为方的领导人寻求自行界定未来国际合作的范畴,美国相对于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地位正在发生改变。

  ·从东南亚到拉美地区的广大地区不断建立新的区域性机构,但那些机构拒不接纳美国。这一问题现已不容忽视。

  ·一场全球政治觉醒---其主要推动因素是互联网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步限制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权限,其中包括他们依据自身愿望接受美国发挥领导作用的能力。

  ·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反恐到除贫和全球医疗保健等广大领域,有关问题对国际安全构成了新的全球性挑战。而就应对之道而言,一国发挥领导作用越来越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美国实力具有修复能力

  毫无疑问,美国仍是独一无二的大国。首先,美国拥有领导世界的抱负,这种抱负尚未受到任何一个新兴大国的挑战。其次,美国拥有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它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经济活力,还拥有广阔的市场。就目前来看,美国现在和今后都是第一军事强国,其全球影响力和联盟关系网无可匹敌。再有,美国依旧强大的企业部门和颇具影响力的非政府团体也让其获益匪浅。他们可在全球范围内宣扬美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此外,美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反对在国家利益和主权问题上进行妥协。而对全球问题进行集体应对恰恰要求有关国家进行这种妥协。由此,若让美国在今后几年里与其他国家最近着手实施的多边倡议达成一致的话,那可能会严重耗损奥巴马总统所积累的大量国内政治资本。

  世界由此面临一个难题。当前各项全球性挑战都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合作加以解决。而如果没有美国通过发挥领导作用并施展实力加以推动的话,要在那些复杂问题上取得进展将十分困难。但美国已对发挥全球领导作用产生了新抗体。

  美国未来发挥领导作用的原则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可破解这些矛盾,并可帮助美国在发挥领导作用及彰显领袖风范时顺应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这将是个艰难的过程。为了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美国需要在施展独特实力和潜力方面精心制定新策略。这种新策略的核心是,美国需多侧重于扮演变革促成者的角色,而少扮演变革教唆者的角色。如果美国希望发挥领导作用,它就需多树榜样少干预。这在实践中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1.以理服人

  奥巴马总统及政府须在谈论美国国际地位时定对调子。美国不仅须表明,它已重新致力于发展多边合作并让盟国和有关机构发挥作用。它还须承认,独揽全球领导地位可能会日益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事实证明,美国无法为应对重大国际挑战---从结束巴以冲突到协助各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项全面的国际协议---拿出有效办法的话,国际社会很可能对美国大失所望。此外,美国政府渴望以正义之师的身份引领世界。而这种渴望之情与美国寻求国家利益的现实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不论在中东还是中亚地区,也不论是气候变化问题还是贸易谈判问题,美国的有关国家利益不会因奥巴马执政而不复存在。而对美国重树领导地位最具破坏性影响的是给人留下以下一种印象,即美国不是带着伪善的面具,就是在实施双重标准。

  2.认识到美国在对双边关系施加影响方面新显现的局限性

  奥巴马政府须领悟美国实力新局限性的涵义。就解决诸如阿以冲突和伊朗核浓缩计划僵局等某些重大危机而言,美国发挥领导作用仍至关重要。而近年来,美国对大多数地区的影响力开始下降,美国经济模式也已失去部分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应全身心地致力于创造条件,以使各国制定可为该国公民实施积极变革的路线方针。布什政府留下了一份丰厚遗产,其中包括资金雄厚的外国援助计划和"千年挑战账户",而后者在改变发展援助范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奥巴马总统可把这一战略做大做强,还可推出自己的倡议---如提议建立全球教育基金。此外,为发展中国家商品进一步打开美国市场也须成为这项综合政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3.加深对对手的了解,加强对盟友的支持

  当前,美国应少关注应向对手提出何种要求的问题,而多关注如何支持盟友和盟国的问题。美国的多个主要国际竞争对手---如俄罗斯和伊朗---的行为受到了两个因素的驱使:国内政治以及对美国哪项现行政策已几乎或全部失去影响力的问题进行地区性战略考量。奥巴马总统有意让政府成员更积极地与美国的对手开展对话。这是为弄清上述考量的结果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但那可能不会改变在本质上的分歧。同样重要的是,美国对外政策而今应更多关注如何支持盟友---欧洲、拉美、中东和亚洲地区的盟友---的问题。由此,美国便可量力而行。

  4.更多侧重管理方式和过程,更少侧重领导人和政党

  为推动有关国家实施积极变革,奥巴马政府应将重点更少地放在领导人和政党的身上,而应更多侧重管理方式和政治进程。历届民主党和共和党籍总统通常会与巴基斯坦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那样的领导人发展私人关系,并让这种私人关系在执行有关政策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大都不尽人意。然而,支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且能推动良性管理的机构和进程,更有可能为实施积极变革确立一种持久性框架。奥巴马总统打算加强美国国务院的职能,这将有助于在这项努力中再次找到平衡。但那也有赖于为美国外交部门及实施"软实力"所需的其它政策工具增加拨款。还需确保的是,美国政府特使开展外交工作时不再仰仗私人关系,并避免导致政府各部门间相互逐力。

  5.加强多边合作

  如果奥巴马政府愿意在某些特定场合分享领导权、并与他国成为平等合作伙伴的话,它就要加强多边合作。而要让跨大西洋关系在解决全球挑战方面发挥有效作用,那就要看奥巴马政府如何进行上述调整了。此外,中国和印度是否能变为全球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也取决于他们在对美关系上的态度。如果美国紧紧抓住全球领导权不放,那将不太可能赢得中印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而之所以说将20国集团提升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磋商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此外,奥巴马还有许多机会通过与他国开展合作来发挥领导作用。他可加强联合国体系,还可修订《核不扩散条约》,以使全世界各主权国家继续将核不扩散作为理性选择。此外,为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项新的全球性协议,奥巴马还可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帮助构筑一个框架。

  6.率先垂范

  最后,美国应尽可能率先垂范。奥巴马总统在竞选期间作过此类承诺,并在就职后立即采取了具体举措,以彰显美国的政策与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美国还可通过推行国内政策在对全球具有积极意义的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奥巴马总统曾承诺加强国家环保标准,这或可成为国际社会制定新环保标准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绝不应回归保护主义立场。奥巴马总统的国家经济振兴战略需给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一个榜样,即一个生机勃勃、开放且井然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可让该国民众实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