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领袖们


《一岁就上常青藤》连载
前面两节讲了孩子世界中的权力关系和政治智慧,也讲了对孩子的“领袖才能”的塑造和培养。在这方面,我对美国的教育系统印象非常深刻,不妨再讲个故事。

 

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女儿班上开始学习美国建国前殖民地时代的历史,教学的办法不是背书,而是运用大量实物,比如那个时代的人用的东西。老师也鼓励学生把家里有的相关实物带到学校来。女儿的教母正好给过她一个那个时代的玩具,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溜圈:一个铁圈在地上滚动,孩子用另外一个助推的工具在后面推着跑。只是女儿的这个殖民地时代的玩具仿制品是木制的。一般而言,能给大家带好玩具玩儿的孩子总是很人气,女儿自然迫不及待地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宝贝拿到学校出风头了。

 

果然,她风头出得很大。这种玩具在市场上基本已经绝迹,一般孩子从来没有见过,而且推着跑起来飞快,非常过瘾。结果,在课间休息时间的操场上,全年级的孩子都拥上来要玩这个玩具,女儿不得不对付几十号你争我夺的八、九岁的孩子,加上没有老师帮助,秩序十分混乱。不过,她马上想出办法,告诉大家这样下去谁也不可能玩儿,大家吵一通马上就得回去上课了。要想玩,就必须有秩序,而且必须找出一个人帮助维持秩序。乱轰轰的孩子们立刻冷静下来,并决定投票选一个人帮助女儿维持秩序,最后一个叫阿瑞安娜的人气女儿顺利当选。她和女儿商量后马上制定规则:大家排队轮流玩儿,并且进行比赛,看谁把圈子推得最远而不倒。优胜的几位可以有第二次机会。于是大家都秩序井然地排队参与竞争。

 

但麻烦还是出现了。惹麻烦的是丹尼尔。这个男孩儿,大概有多动症或者什么别的心理疾病(这具体属于个人隐私,我们并不确切地了解),总之非常难对付。他的外号叫“哭孩儿”,功课跟不上,一不顺心就哭就闹。比如有一次课外活动结束,他拒绝进教室,爬到了游乐场的架子上不下来。老师对他说:“丹尼尔,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跟我们回教室,一是被校长带走。”结果他发明了第三种选择:大哭起来。另有一次,班里考试,他作不出来,顿时大哭大闹,把桌子上的东西全掀翻在地。老师弹压不住,只好让全班撤里教室,然后请校长来对付。谁知丹尼尔见了校长就与之扭打起来。女儿和同学们撤到另一个空教室考完试,老师给自己的教室打电话,问丹尼尔是否被制服,结果得到的消息是他还在和校长扭打。

 

就是这个丹尼尔,这次一定要搅局。他先按顺序出场,推得最远,眼看就拿冠军了。可是,等长手长脚的奥莉维娅出场,局面就变了。她推得又快有稳,眼看要超过丹尼尔创下的记录。此时丹尼尔受不了,上来一把就把正在滚动的圈子抓住不让其再往前走,奥莉维娅自然气得大声抗议。这时“民选”出来的阿瑞安娜不辱使命。她立刻站出来,要求丹尼尔向奥莉维娅道歉。丹尼尔哪里吃这一套,坚决拒绝。阿瑞安娜立刻运用自己的权力:“丹尼尔,如果你道歉,我就让你再玩三轮。”“不!不!不!” 丹尼尔寸步不让。大家都知道丹尼尔不可理喻,奥莉维娅自己也早就走开了。但是阿瑞安娜不肯放弃,又逼着丹尼尔:“你可以不说‘对不起’,但你只要对我道歉的要求说一声‘好’,我就算你道歉了,你就可以再玩三次。” 丹尼尔最后终于说了声“好”,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后来女儿告诉我们,同学都不喜欢丹尼尔,经常一起嘲笑他,甚至推搡他。只有阿瑞安娜不断地维护他,常常挺身而出,制止那些欺负他的学生。女儿一向同情弱者,但基本是低调地去帮助;阿瑞安娜则常常敢于公开为了弱者和同学们争执。这样她反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这次被选出来也并非偶然。而对付惯于捣乱、校长也管教不了的丹尼尔,她却有相当的权威,实在让人对这个不满九岁的小姑娘素然起敬。

 

再回顾一下整个活动的过程,你就明白一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是怎么培养成的。几十位八、九岁的孩子,在一片混乱喧闹中,在没有任何大人的干预下,自己决定投票选举出公共服务人员,解决了游乐场上的“政治秩序”问题。而这些公共服务人员又能有效地执行手中的权力,把整个活动维持得井然有序。这样的素质,最终将决定一个社会的秩序。而中国传统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是绝对培养不出这样的公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