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记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闪电有响雷,雷声隆隆,龙行云布雨之象,故说“龙,春分而登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见《农桑通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24节气可能有些人还搞不明白。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则更多的采用“阴历”这一古老的方法。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时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阳历少 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的,这地球公转一周需用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为方便以 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 28 天的2月增加为 29 天。
资料图片 24节气是根据太阳的位置划分的
而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分为24个节气,每月2个。它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1~2天。因此,从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分析出来,24节气虽然是来自古代中国,但是它的算法却是与现有的阳历基本吻合,并且准确地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24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虽然,24节气与阳历一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因而每个节气的阳历日期基本不变,但是也还是有前后一两天的摆动,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并不正好是365 天之故。仍以立春为例:每年的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阴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24节气作为指导农业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定要比较的准确才可以,所以,如果用阴历来划分的话,必然就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当然也就起不到指导作用了。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给出大家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那就是24节气是按照太阳运行来划分的。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7/content_11198358.htm
2009年04月17日 10:34:42 来源
: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2009年4月16日20时~20日20时)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7日至20日,中国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雨量可超过100毫米。重庆云阳以及汶川地震灾区也将出现较强降水,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较高,须严加防范。央气象台预计,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四川东部、重庆以及江汉、黄淮、江淮西部、江南中西部和华南地区有大到暴雨,湖南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西部等地部分地区过程雨量可超过100毫米,上述地区可能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据了解,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南部、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需注意防范局地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危害。
气象专家特别提示,重庆云阳县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其中,重庆云阳有大到暴雨,过程雨量40至65毫米,降雨主要在18日前后;汶川地震灾区过程雨量15至35毫米,要注意防范雷电、局地强降水等可能引发的灾害。
此次降雨过程虽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但江汉东南部、江淮西南部、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的土壤将过湿或持续过湿,冬小麦抽穗扬花和油菜开花结实将会受到影响,建议农田要及时清沟排渍,防范渍涝发生;同时田间湿度过大,易诱发病虫害,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