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下午与网友在线交流,中新网《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一文做了专门报道,对于网络总理谈了很好的看法。温总理还表示:其实我每天几乎都上网,最长的时间可以达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近从网上已经了解到,大家都在向总理提问题,已经多达50多万条。我深深感到,我们国家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也深深感到,做中国的总理难,责任重大。还是那句老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这是总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要义所在。然而,对于平头布衣的百姓来说,现实当中的官威何其大,见官何其难?不少的领导干部满口高调说 “是人民的公仆”,可到人民最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不知身首何处。更有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总是满口的道德文章,满口的清政廉洁,实质上却是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即使有些领导干部有时能够走到群众中间,却也只不过是作秀罢了,做一些体现官味的作派,打着看望群众的招牌,行不健康政绩的“假亲民、假爱民”之实。于是乎,在诸多搂着情人叫“亲民”、玩着小姐叫“爱民”的龌龊中,冷了多少群众的心,树起了干群间的多少隔心墙?而对于农民问题,我们有的地方政府却经常戒备森严,有些地方领导高高在上,农民的问题在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地方领导把农民找他们解决问题视作“闹事”…… 这与温总理沙哑的声音比起来,那些地方领导是何等的藐小,又怎能不令人扼腕与愤慨?
“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意思是说,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厚治理,多办实事,即便不说自己亲民,百姓也会亲近他。而温总理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对“人民公仆”的最好诠释。为何这种“公仆”精神在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那里就换汤变味儿了呢?忙碌的总理,永远想着为人民谋利益,永远惦记着中国最普通的民众,始终“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让那些所谓的“人民公仆”们汗颜与警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