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内需
新政的作用在此初见端倪。4万亿撬动内需,究竟哪些行业将从中受益?备受金融危机摧残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是否真的迎来转机?成为我们大家关注的重点。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未来的投资指明了方向,对市场构成中长期利好。
另外,未来国家将对农业、电信、节能环保等投资也将逐步展开。其中,必然会出现的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趁目前股价大多仍处低位,挑选一些估值合理、基本面良好的超跌蓝筹品种。尤其是享受增值税优惠和产业转型的节能环保、水务板块和电信中的城投控股、中原环保、龙净环保可重点关注。
刺激经济提振金融市场
中国政府宣布对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出台十大措施刺激经济,并计划于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消息在国际市场引起巨大反响,投资者期望中国政府坚决果敢的救市态度能够带领其他各国加大力度协同抵抗金融危机。
日本大和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的刺激计划从各个层面来说都“大到让人无法忽略”,中国可以“通过创造更多海外商品和服务需求来帮助其他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去年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增长的27%,曾就任该组织经济学家的西蒙·乔纳森说:“如果中国将这一计划作为外交倡议,那么这对于全球朝向更协调应对危机的方向来说将是重要一步。”事实上,上周末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20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再次明确了协同应对危机的共识,敦促各国政府降低利率,增加支出。中国政府此番决策,可以说是在财政刺激领域作出了践言履约的表率。
投资者对于来自中国政府的利好消息表示出了极大热情。当天亚洲股市及欧洲早盘全线上扬;商品市场扭转连日阴霾,得以扬眉吐气;直接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日元则呈现一路下跌走势。虽然人们尚不敢妄言这样的乐观情绪能持续多久,但是中国政府的这一剂强心针已经初步显现威力。
亚欧股市高歌猛进
在欧美日各主要经济体前景不明且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坚挺将决定着未来一年甚至几年的世界经济版图。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中国经济明年将保持8%到9%增速的预测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而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的出台则夯实了这一希望的基础。
受此影响,亚洲各主要股市全线上扬,其中日经225指数、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及香港恒生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为5.81%、5.74%和3.52%。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韩国成分指数及马来西亚KLSE综合指数收盘时涨幅也都在1%以上。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反应更为热烈,截至记者发稿前,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德国DAX30种股份指数、法国CAC40指数涨幅均逼近4%,俄罗斯MICEX指数涨幅达7.97%,MSCI全球指数上扬1.5%至953.25,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扬3.4%。
伦敦一位投资经理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难掩心中兴奋,称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非常鼓舞人心”。她说:“我们需要一个快速的实施。无论是从提振信心的角度,还是从今后的规划来看,这都将带来一个积极的转变。”
商品市场拨云见日
由于中国政府明确指出4万亿元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将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预期中国对于包括铁矿石、原油和铜在内的原材料需求将大大增加,这直接带动了10日国际商品市场的全线上扬。
当天,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12月份交割的国际原油价格大涨5.3%至每桶64.3美元。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出台的刺激计划正是市场所寻找的。导致当日油价大涨的另外一个原因来自于市场对于产油国缩减供应的预期。据悉,全球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经告知韩国和日本各炼油厂商,称其将削减12月份原油供应,其中对日原油供应将较事先约定削减5%到6%;另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的另一家石油生产商达兰也将削减重质原油供应。此外,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原油出产国俄罗斯的原油装运本月也较正常水平减少了25%。
除原油外,其他国际商品价格也纷纷走高,其中3月份交货的铜价(29320,—1470.00,—4.77%,)四日来首次上扬,涨幅达7.6%,国际金价(160,—3.10,—1.90%,)上涨1.8%。
措施面临的“问题”
笔者短评: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从有关资金的投向看,这些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密切结合,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