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底,王石抛出“拐点论”,2008年中国房地产开始全行业下滑,抢跑降价的万科无疑成了最大的赢家。根据 2009年1月5日企业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万科在2008年累计实现销售面积55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78.7亿元。虽然和07年相比,这两个数据分别减少9.2%和8.6%,但和整个惨淡的行业相比,万科不仅取得了令旁人想都不敢想的辉煌业绩,还保持了行业领跑者的地位,甚至与同行的距离也拉得更大了。
不可否认,王石极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超强的决策力,让万科赢得了这场“血腥”的胜利,论见识和胆魄,今日地产界还无人出其左右。但今日之王石,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人,特别是在政府公开救市的背景下,万科的一举一动已经超出了一家企业应有的影响力。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何万科春节期间再祭“降价大旗”(引发合生等多家地产巨头价格跳水)之后,又在近日宣布暂停降价。这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之间,或许存在着企业战略调整的考量,但变数是一定的,业界不禁要问:09年,王石到底想干嘛?
猜想一:与政府步调一致,由唱跌转向挺市
这种可能性非常大。07年王石的“拐点论”并非个人灵感,而是准确解读全球经济和国内政策环境的结果,其成功更多来自与政府意图及政策节奏的一拍即合。2008年底至今,政府开出了降低利率与税费等一系列救市政策,尝过“投机政治”甜果的王石,不可能不考虑“政治正确性”而无休止地狂打降价牌,以至于拖动整个楼市下行,与政府意图相悖。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精明的企业家都清楚:作为一种促销手段,降价不可能成为一个企业的根本性战略,且不论一个项目的利润空间一定是有限的。2009年,不管房价是不是已经到底,降价的边际效益已经越来越小,可以尝到的甜头也越来越少。如果整个行业继续降价,反而会使年初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市场再受重创,造成观望期进一步延长。即便是王石自家的楼盘,也会因不断的降价失去市场诚信,道理很简单,同一项目的不断降价,事实上就是让消费者不断买跌。
所以,无论从政策面的压力还是从企业收益的预期来看,王石选择与政府一起救市的可能性都比较大。我猜想,价格战将不再是万科的主旋,作为业界领袖,王石由唱跌转向挺市,套取更现实的赢利,好处是明摆着的。
猜想二:打扫战场,抓住收购与整合的黄金机会
凭借价格战这一狠招,万科把大大小小的对手都拉下了水,经过08年一年的“冷战”加“血战”,王石为万科至少创造了三大利好:其一,逆市中的超常赢利;其二,被打垮和即将被打垮的地产项目和地产商;其三,由政府控制的土地和税费等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猛降。而这三大利好都为万科的逆市扩张提供了绝佳的温床。在别人都没钱的时候有钱,这件事有多美好就不用再说了,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天性,也是企业家的通识,面对市场上那么多资金缺口的企业和项目,万科不可能不动脑筋。弱市收购和重整,可谓“拐点论”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况且连拿地都比以前便宜了好多,所以09年是万科不可能错过的一个黄金年份。虽然王石宣称09年的发展将会保持低调和保守的态度,但该出手的时候一定不会犹豫半分。
据笔者所知,2月份北京万科已经和西四环某豪宅项目密谈整购一事,而在其它一、二线城市,又有多少万科在谈的整购项目和土地收购案会在09年发生,笔者愿意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猜想三:图谋垄断,万科住宅产业化的深化
万科很早就提出了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图谋在恰当的时机和实力背景下,整合建材、物流、建筑等产业链资源,集约成本,以产业规模效益统领市场。从企业战略来看,不得不佩服王石的企业家精神,毕竟在中国地产界投机当“猎户”的人太多,肯把地产当事业的“农场主”太少。适逢中国政府四万亿投入基础建设,万科的产业链整合因涉及建材、物流等产业而很可能从中受益。利用这几年经济调整周期,万科会不会提前实现住宅产业化也未尝可知。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成长起来的万科一定会变得更加可怕,胃口也会更大。中国尚未出台什么反垄断法,养大万科这只巨兽的时候,市场一定要有更完善的法制体系,比如万科对这次价格战的操控,已接近非正当竞争,在西方国家是要接受调查的,但中国的市场化还没有精细到能对此事进行反应和监管的程度,而这已经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最坏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别人贪婪时谨慎,别人谨慎时贪婪。”在企业战略层面,王石有着和巴菲特一样的眼光和身手,沉稳老练又具有超强执行力。09年中国地产,王石和万科依然是让同行们心惊胆颤的名字,我们是要提防,还是要学习?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