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能过剩争议未停百亿资金仍不断涌入


        新能源产业是近几年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无锡尚德、江西新余,短短几年时间,就产能过剩了。由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抑制产能过剩的若干意见表示,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多部委意见中表述的数据显示,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果真是过剩吗?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显示,虽然我国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由于建设周期以及市场波动的原因,晶硅产业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2008年,我国多晶硅环节产量为4500吨,多晶硅需求却超过2万吨,这就意味着四分之三左右需求还需依靠进口来满足。大型企业希望政府提高准入门槛,倾向于表示产业过剩,但国内一家大型多晶硅企业则站在反对过剩的一方,对记者表示,“多晶硅并没有过剩,但低端产品有在亏本销售。2009年中国多晶硅全部产量才1万多吨,每年还要进口很多吨。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利润都不错。

实的现状是我们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低端产品相对过剩,亟待技术升级;不仅仅是新能源产业,还有几大产能过剩的产业,原因何在:重复低层次的建设是导致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而诸侯经济是造成重复低层次建设的体制性弊端,在任期制求政绩树形象,个人决策盲目是重复建设的最终症结所在。其间,还有利益的分配与平衡等等。 一条“诸侯经济——政府主导———短期政绩——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低层次恶性竞争——经济大起大落”的循环,正是上述现象的写照。

我国的经济决策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了。我们期待着,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