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南京中山南路高架桥下第22-23根桥墩之间,有一排简陋的水泥房,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共四五十人,他们是秦淮区环卫所的环卫工和家属。环卫工王阿姨带记者进了她的家,总共才19个平方米,就住了3家人十几口子。在这些拥挤的小房子里,没有水、没有厕所甚至没有电。但在采访中,记者却多次听到环卫工说起对“桥洞”的满意。(《南京晨报》报道)
几个月前曾有媒体报道,武汉市环卫部门“巧妙”利用空间,为一批环卫工解决住宿问题,让他们住在垃圾转运台兼公厕的楼上。当时笔者撰文提出,这一做法是城市的耻辱,既会严重损害环卫工的健康,也会给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现在,南京几十位环卫工蜗居桥洞,“在全区1000多环卫工中,算是好的了”,无法不让人不更为环卫工的生活待遇感到痛心。
然而最让人痛心的,还不是环卫工的生活条件。事实上报道中也说了,尽管蜗居桥洞,没有水、厕所甚至没有电,环卫工并没对居住条件表示不满。但是可能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并非免费,每个房间每个月要按每平方米3块钱缴费,在发工资时直接扣掉。秦淮区环卫所刘副所长解释说,“这个钱也就是象征性收一点,让别人知道这个地方是环卫所的”。笔者想说,每月几十元对环卫所领导来说,或许只是抽一包好烟的钱。可对那些工资只是最低工资标准的环卫工来说,每平方米3块钱的桥洞房租,也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吗?
交了房租的桥洞宿舍,也并不能稳定居住。2008年,大桥桥洞曾经烧了一把大火,引起了南京相关部门对“桥洞”大整治,当时有消息说南京所有的桥洞违建都要拆除,这让环卫工人捏了一把汗。一位环卫工说,“我们就害怕这里被拆迁,那可就没地方落脚了!”报道中说,同样对桥洞违建可能要拆除捏着一把汗的,还有区环卫所。看起来,环卫所很为环卫工着想。可是,既然担心环卫工没地方住,为何不积极帮他们解决问题呢?难道环卫工只配住桥洞?
毫无疑问,让工资微薄的环卫工自己买房,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应当蜗居桥洞,甚至连桥洞都住不上。他们也在为城市建设作贡献,为什么不能建设廉租房给他们住?难道地位低、收入低的环卫工,在权利上也应当低人一等吗?在笔者看来,让环卫工蜗居没水没电的桥洞,还向他们收取房租,说明了一些人的冷血,对弱势者毫无同情。
由南京环卫工的待遇,笔者想到了这些天的中国青年报,对与他们类似的“蚁族”,编发了系列冷血的评论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有人提出“不是谁都有资格挤进大城市的,这不是势利,而是现实”,有人抨击“蜗居在大城市的精神幻觉”,指出中小城市和家乡有“买得起的宽大舒适房子”,还有人教诲别让“大城市妄想症”压垮自己,三线城市的普通岗位、卑微职业,同样是青春适合安放的位置,有人甚至不容置疑地表示,“蚁族”不需要怜悯和悲情。
中国青年报这些文章中的观点,或许没有任志强的“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去”那样直接,可在笔者看来,他们是一样的冷血,只有说风凉话的姿态,没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更没有对政府责任的要求。毫无疑问,环卫工们不但在大城市买不起房,他们的学历和能力甚至比“蚁族”还低,看来他们更应被列入没资格挤入大城市之列者。只是如果有人认为,他们最好的出路应当是回到农村家乡,笔者只想问一句,城市里的你每天扔的垃圾,你自己清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