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2009·无线


    无线通信:融合技术构建移动宽带网络

    2009年的无线通信产业,是以3G为主,各种接入方式融合发展的一年,而业界对2010年的最大期待,则是TD-LTE及期后续演进标准的发展。

    记者|牟晓隆

    2009年是中国3G元年,3G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的3G建网如火如荼,各种3G业务接连推出,中国电信业正式步入3G时代。除此以外,LTE、WiMAX、Wi-Fi等技术在2009年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TD-LTE/4G领域,2009年,我国开展了4G技术方案征集与评估工作,形成了我国的4G标准,这一标准提案在2009年10月在德国举行的ITU会议中,确定成为国际候选技术标准之一。专家认为,目前的LTE产业化才刚刚起步,4G标准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何从技术、标准、产业和应用等方面全面推动我国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是中国通信业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专家还指出,LTE的覆盖需要实现两个目标。首先是实现数据业务的无缝覆盖,并实现其与包括3G网络在内的其他网络的顺利切换。其次,LTE需要确保用户的体验,未来LTE带来的业务体验,将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WiMAX领域,尽管WiMAX在中国没有建网,但它在全球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也给中国的设备商提供了机会。截止2009年12月,全球146个国家建设了共519个WiMAX无线宽带网络,其中包括由2G移动网络运营商部署的95个WiMAX网络。在这519个WiMAX网络中,有112个是在2009年开始建设的。同时,今年还有86种WiMAX生态系统产品获得了WiMAX论坛认证(WiMAXForumCertified)。

    2009年Wi-Fi在我国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建设了Wi-Fi网络,作为3G的补充。Wi-Fi高达54Mbit/s的网络速率受到终端用户的认可。而我国自主创新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安全接入技术标准WAPI,2009年也走出了国际化的一步。2009年6月,宽带无线局域网WLAN的中国国家标准WAPI首次获得包括美、英、法等10多个与会国家一致同意,以独立文本形式推进其为国际标准。2009年11月,博通公司宣布正式支持WAPI安全标准,并表示今后在中国销售的所有WLAN产品都将采用WAPI标准。

    2009年,宽带多媒体集群专网建设正式启动,McWill纳入重点考虑。2009年McWiLL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在首都机场和长江航运等行业信息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McWill产品也成为目前为止新的频率许可政策下唯一获得340MHz和1800MHz频段型号核准证的宽带多媒体集群产品。

    在短距离网络传输方面,蓝牙工作小组(BluetoothSIG)2009年正式发表蓝牙3.0+HS(高速)规范,将其传输速度一举从现行的3Mbit/s提升到24Mbit/s。预计2010年会有内建蓝牙3.0+HS标准的终端产品上市。而运营商对物联网的关注,推动了无线传感器市场的高速增长,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联也成为2009年的热点话题。

    韦乐平:推动业务差异化竞争

    TD-SCDMA、WCDMA和cdma2000这三大移动技术的后续技术发展路径都是比较清晰的,都遵循2G—3G—3.5G—3.75G—4G的演进路标,只是对于具体某一代而言,三大技术阵营的技术方案各有不同,而性能和功能应该是类似的,只是实现时间上有先后、技术成熟度上有区别、产业链上有差异而已。例如,就3.5G而言,TD-SCDMA和WCDMA都将实施各自的HSPA(高速链路分组接入)严禁路程,而CDMA将实施自有的DoA(数据版本A),两者性能和功能类似,只不过,CDMA在用户数方面领先近两年而已。在3.75G上,三大技术都将融合到LTE(3GPP长期演进)上来,只不过,WCDMA和CDMA将实施LTEFDD(频分复用)路线,而TD-SCDMA将实施LTETDD(时分复用)路线而已。

    除了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实施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运营商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差异化业务的,即便技术相同,也同样可能开发出差异化的业务产品来。就大的方面看,新电信和新联通更有可能在固网和移动融合方面走得快一些。以CDMA为例,中国电信在顺利接收和迁移CDMA网络后,首先将会充分利用CDMA的高频谱效率的优势,迅速扩大用户规模,更新核心网技术,实现从TDM向软交换的转移,同时在大城市积极准备启动和建设具有更强数据能力的DoA网络。从长远看,中国电信将在3.75G上融入全球统一的LTE。

    何廷润:2009年无线通信的“三快一慢”

    从2009年初发放3G牌照,到年末的3G市场鏖战,中国移动通信电光石火般地耀亮全球。纵而观之,2009年无线通信呈现“三快一慢”的特点。

    在“三快”中,其一是网络建设快。中国移动除TD一期10个城市网络工程在2008年完成外,2009年启动的TD网络二期工程全面完工,38个城市4.6万个基站已经投入商业运营,三期工程200个城市4.2万个基站设备招标完毕,网络建设已全面展开,工程计划年底前全部完工,至此TD共建基站10.4万个。中国电信CDMAEV-DOR.0和EV-DO R.A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共建设基站11.7万个,网络覆盖342个地级市、2055个县及县级市、6000多个发达乡镇。中国联通的WCDMA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285个城市实现3G业务正式商用。截止到10月底,全国建设完成3G室外基站8万个。这样的网络建设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不但国际上很难出现如此浩大而快捷的移动通信建设工程,即使中国的2G网络也自愧弗如。至今中国移动GSM基站数量虽然超过30万个,却用了近13年时间。CDMA在3G之前经过近8年建设也仅有4万个基站,而中国电信用了不到一年基站数超过10万。

    其二是技术发展快。在TD二期和三期工程招标中都要求基站和终端具备HSDPA功能。2009年的C网建设基本完成向EV-DOR.A的升级改造。同时,中国联通的WCDMA从建网起始就定位在HSPA技术。技术发展快的第二个特征是确定网络长期演进目标快。当中国三大运营商还在3G建网和商用初期,就己纷纷明确网络未来的演进目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早早确定了通过HSPA、HSPA+向LTE的演进路线,而中国电信也随后宣布从EV-DOR.A以及EV-DOR.B向LTE的演进目标。

    其三,“热点”变化快。随着年初3G牌照的发放,一年来围绕移动通信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先是三大运营商各出招数进行3G规划和招标,2月份杀出小灵通退网风潮。到了三四月份,中国移动6.5亿元资助TD终端以及上网本高调上市成了焦点话题。进入年中,三大运营商3G品牌纷纷亮相,无论移动“G3”、电信的“天翼”还是联通的“沃”引来无数评说。进入三季度,联通引入iPhone,移动推出OPhone和MM商店成为舆论的宠儿,中国电信下定决心向LTE演进也让未来三大运营商殊途同归。临近岁末,更是“热点”频出,从TD-LTE-Advanced入围4G标准,以及物联网的红火,到中国移动与“黑莓”再续姻缘引起智能手机大战,令人目不暇接。一年来,围绕3G“热点”的快速闪映,充分显示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活力。

    “一慢”则是相对于3G建设与营销的火爆,整个移动通信市场的放缓,尤其是3G用户与应用市场的低迷。首先,截至10月底,三家电信企业共完成3G投资1023亿元,而换来的3G用户总数仅为977万户,这说明3G市场没有出现爆炸性的增长,用户对3G的接受度依然不高。以中国联通为例,截至2009年9月底,其季度新增用户比例不断下降,从第一季度新增市场占14.83%,第二季度下降为10.70%,第三季度继续下降为9.62%,即使引入曾在全球热卖的苹果iPhone,至今仅卖出了10万部,陷于“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而一项3G用户的调查则显示,热衷体验3G应用的主要人群是低年龄、低收入和低学历的“三低”人群,这给以移动互联网市场为目标的3G敲响了警钟。

    其实,中国移动通信在2009年的“三快一慢”正是内在运行规律的反映,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必将迎来快与慢的均衡发展。

    侯自强:走融入国际标准的自主创新路线

    TD-LTE融合的建议表明我国成功地选择和实现了融入国际标准主流的自主创新发展路线,TD-LTE融合涉及多方利益,这次融合的成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我方的努力运作,通过联合包括主要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在内的27家公司参与,建议才能最终获得通过。二是由于TD-SCDMA在我国大规模铺设并且试验成功,用实践证明了TD-SCDMA的帧结构和与之配套的上下行同步、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等技术在解决干扰、扩大容量方面均行之有效,而其他TDD方案(包括WiMAX)还没有大规模组网经验。三是由于WiMAX的挑战,LTE是3GPP面对WiMAX挑战于2005年底紧急启动的,LTE与WiMAX相似,下行采用OFDMA,网络采用扁平结构,主要差别在于上行采用单载频SC-FDMA以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面对WiMAX的挑战,吸取TD-SCDMA的经验成为TDD进一步提高性能、增强竞争能力的必要选择。

    上海聚力传媒郝思嵘:打造一体化的无线网络

    纵观2009年无线网络的发展,其高度移动性,方便性和个性化为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推崇,同时它也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从技术角度来说,无线通信技术则越来越呈现出接入技术多样化、核心网络和业务融合化的发展特点。

    从电信运营商全局化角度来看,无线通信网络必需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才可以降低建网成本,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及业务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

    在未来NGN概念中,无线网络与固定网络也将融合形成一个高带宽、高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Wi-Fi、WiMAX、蓝牙等等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